自评自改:小学生习作水平自然生长的途径
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朱丽玉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进行作文评估和修改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减轻教师的习作批改量,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学生作文 自评自改
语文作文自主评改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初步形成的文章的审读与写作过程的反思,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与创造能力的发挥。为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小学高年级作文自我评改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我评改实施的必然性。
1.符合新课标的改革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强调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对观察、思考、评价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准确地捕捉取材信息,巧妙地构思加工,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评改现状分析
传统的作文修改都是由教师一人包办,面对大班教学,教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精批细改”,只有20%的学生面批,剩下的只能“粗看略写”,评改内容也大同小异,而且评语过于概念化和形式化,长期的习作训练下来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止步不前。同时学生的依赖心加重,没有自我评改作文的意识,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而且在将评改后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后,学生往往都是直接翻看得分或者等级,对于教师辛苦批注的内容,并不能细细体会,违背了作文评改的最初目标,不仅无法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及时对作文评改的模式进行转变,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作文的自我评改和相互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我评改能力的实施过程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评自改的意义是提高习作水平, 这是自主评改实效性的前提。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 才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 产生自改作文的动机。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改,让他们在评改的具体实践中体会到修改作文并非难为之事, 只要自己认真细致, 照样能改出好文章。其次, 要让学生懂得: 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只有反复多次修改, 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 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 从而树立起自己评改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教师示范评改
在评改作文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习作,组织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批改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其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我在指导学生评改时,就是“四步曲”。第一步:字迹端正正确、页面整洁。第二步: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第三步:内容具体、切合主题。第四步:关注写法、捕捉亮点。在评改完成后,教师还必须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加强针对性辅导,使得学生可以切身体会作文批改的全过程,通过实践,掌握作文自我评改的方法。同时,也要引导同学如何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使得修改作文更加规范!
例,我以我们班一位同学《自强不息的吹琴人》为例。
原文:
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人们的耳朵,我忍不住好奇,走近人群,只见一个带着墨镜,双腿残疾的中年男子在吹口琴。
“哼,一个残疾人还能吹口琴?肯定是装残疾。他身边肯定有类似于播放器的东西在发声。”我暗暗地想。我走到人群的最前面,也没有发现什么音乐盒子。“难倒是我想错了?”我疑惑了。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旁边的便利店买了两瓶矿泉水走出来,并给了那个残疾人一瓶。“她看上去挺想残疾人的妻子的,我去问问他,说不定会有什么结果。”从中年妇女的口中,我得知原来这位残疾人叔叔从小就失明,还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为了不给家里制造困难,就和妻子一起出来卖艺养家糊口。白天阿姨到一家工厂工作,下午就推着叔叔出来卖艺。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震动很大,我再一次打量起这位残疾人叔叔:他虽然穿着破烂,却整整齐齐,并不像其他的乞讨人一样又破又不整洁。透过这位残疾人叔叔的墨镜,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坚毅的眼神,一颗虽然惨遭命运的捉弄,却自强不息的心,我不由得开始敬佩起这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了。
虽然身体残疾,但心灵却乐观向上、自强不息,我们也要学习残疾人叔叔的这种品质,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师按照自己的“四步曲”引导学生评改:
评改第一步:字迹端正正确、页面整洁。
该生字迹端正、页面整洁。经过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错别字:带(戴)这墨镜,难倒(道),挺想(像)残疾人的妻子。
评改第二步: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句1: 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人们的耳朵,我忍不住好奇……
改:一阵悠扬的琴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忍不住好奇……(主语一致)
句2:“她看上去挺想残疾人的妻子的,我去问问他,说不定会有什么结果。”
改:她看上去挺想残疾人的妻子的,我去问问他,说不定会有什么结果。
或改:“她看上去挺想残疾人的妻子的,我去问问他,说不定会有什么结果。”我心里琢磨着。(心里想法更突出,与后面衔接更自然,更利于读者理解。)
句3:我得知原来这位残疾人叔叔从小就失明,还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为了不给家里制造困难,就和妻子一起出来卖艺养家糊口。白天阿姨到一家工厂工作,下午就推着叔叔出来卖艺。
改:我得知原来这位残疾人叔叔从小就失明,还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为了不给家里制造困难,就在夜里和妻子一起出来卖艺养家糊口。阿姨白天还要到一家工厂工作,只能晚上下班后推着叔叔出来卖艺。(表达更清楚)
句4: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震动很大。
改: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震惊了。(“惊”更能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句5:他虽然穿着破烂,却整整齐齐,并不像其他的乞讨人一样又破又不整洁。
改:他虽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整整齐齐,并不像我之前看到的以乞讨为生的人。(语言表达更准确,避免了重复。)
句6:透过这位残疾人叔叔的墨镜,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坚毅的眼神,一颗虽然惨遭命运的捉弄,却自强不息的心,我不由得开始敬佩起这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了。
评:根据妻子的话,就能立马转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很不真实。建议该生走近这位吹琴人,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一些事情,来重新看待这个人。
第三步:内容具体、切合主题。(该生的作文符合“写人记事”的文章。)
第四步:关注写法、捕捉亮点。
生1:作者的情感线明确。
生2:他把人物的外貌描写穿插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更巧妙了。
生3:选择的内容是贴近生活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这样身残志坚的人,他还能以此激励自己,很不错!
但是,修改作文切忌面目全非。“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提倡自由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小学生受词汇积累、语言组织能力、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在书面表达方面表现得非常稚嫩,词不达意、语不连贯、章法松乱。教师对学生语句不通顺、错漏百出的作文一看就先急火攻心,满腔怒火,更谈不上带着愉悦的心情来阅读和批改了,稍等心情平稳片刻,就会按照惯例,一字一句地帮学生修改病句、写好错别字,表达不清晰的地方就按自己的臆想或经验帮学生补上。这样一来,原本属于孩子的天真和稚拙就没有了,变得语句通俗而成人化了,改多了这样的习作,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作文批改就成一个模式的了,单调刻板,毫无新意。更令教师气愤的是“吃力不讨好”。这种作文批改学生并不领情,他们都不爱看,更不会去理会如何提高本次作文水平了。教师批改作文时应尊重学生的意愿,避免“越俎代庖”,费时费力没效果。也应提醒学生切忌改得面目全非,特别是优秀生批到后进生的作文,这样会直接剥夺后进生的习作兴趣,更别谈习作能力的提升了。
2.小组互评互改
学生的自我阅读, 自我评改, 因学生个体的能力差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 可以让同学们按照每次习作的训练和修改的要求, 相互传阅习作, 合作评改, 发现被传阅习作中的问题, 提出修改意见, 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习作并进行有效修改。在操作实践上宜以小组为单位, 如:一人读自己的文章, 小组成员听, 在读的过程中, 如发现问题, 可提示停读, 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合作的优势, 让学生在平等、融洽、自由的气氛中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读完后, 作者要谈一谈写作感受, 然后组员发言, 说说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小组长最后根据组员意见写下总结性评语。也可以4——5个人一组,选一位组长,组员量力而行,各司其职,如可以一个人找错字和病句,一个人看中心和材料,一个看语言找亮点,按照作文“四步曲”进行评改,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批改一篇作文,共同探讨、总结其存在的共同问题,写出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然后小组长收集组员的修改意见进行汇总,向全班同学汇报评改心得,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评改的作文进行意见表达。小组互评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表达能力, 而且有利于小组之间、组员之间互相促进, 互相提高。
如:五年级同学在评价某位同学的《学会拒绝溺爱》时,发现该同学没有按不会拒绝到会拒绝的经过的思路去写,评语写到:“文章立意很明确,的确是围绕在我们00后的现实问题,但是文章的思路不清晰,你能把从不会到会拒绝的过程写出来吗?是什么让你下决心拒绝溺爱的?当拒绝溺爱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你是怎么解决的……”这个建议引导该同学按照他们认定的修改思路去修改,提高作文的质量。该同学看后反思道:“小组的同学对我的作文的评价是中肯的,给改指出了修改作文的方向对我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3.自我学习评改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评改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修改中养成谨慎、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首先认真指导学生在写作后要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根据“一步曲”和“二步曲”,看有无错别字了,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等问题。其次根据“三步曲”,分析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正确,详略是否得当,逻辑关系是否符合作文主题。最后,根据“四步曲”,捕捉文章亮点,如:首尾呼应、寄情于景、对比衬托……同时对于学生自评作文还可以提出“写这篇作文用了多长时间”“你认为写得最顺的是哪一部分”“用一句话谈谈写完这篇作文的感受”等等问题,这样可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注重自己的习作成果。
同时,学生自我评改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依然非常关键。当学生完成作文自改后,教师应该进行检查,为评改的效果打分,对于不合理的评改,需要做好调整,提升学生的责任感,逐步强化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对于作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和点评,从中挑选出水平较高、评改较好的文章,张贴在教室中,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学习。当学期结束后,可以对上述作文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编制和装订,配上封面,形成一本作文书,使得学生可以获得成果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其对于作文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具有多元性。未来的发展要靠自己去主宰。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监控来实现的。而每个主体都有反思自我和评价别人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自评自改习作教学中,学生可以放飞自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以评改推动学生的学习,培养智慧型学生。拓宽课堂空间,使学生享受学习。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张扬,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