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工作室小结
武进区横林中心小学 王燕
本学期,我在“一米阳光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继续汲取营养,开拓眼界,充实自己。借用老舍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工作的乐趣。静下心来回望过去,盘点得失,不由得感慨万千。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及学员们收获颇丰,既有值得继续发扬的成绩,也有应该引以为戒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前进的导航台。
小溪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有了目标才会使前进的步履更加矫健。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的活动,主要围绕工作室主持人蔡校长主持的课题研究《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助学课堂的实践研究》进行。上学期开学伊始,蔡校就召集成员一起了解方案的内容,并就此做了明确的分工。老师们针对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计划,这学期研究工作依旧有条不紊。我和袁秋静老师合作研究《数字化应用对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堂效率的研究》。虽然这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和学校活动较多,花费了我们很多的精力,对工作室研究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但我们仍然抓紧机会开展研究。比如,通过每周的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一起交流探讨,集思广益,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但在学习上互促共进,还在工作上取长补短,形成了一股合力。
二、实践---成长的催化剂。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教学实践的持续改善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旨归。
本学期,按照工作室计划,四位成员给我们呈现了优秀的研讨课,给大家带来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1.各位学员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了一节节各具特色的课堂。
2.教学环节清晰、流畅,结构合理,设计精当。
3.课堂教学中体现了现代教学气息,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每次课后,工作室成员一起交流,既说优点,又指出不足。在交流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5.本人和袁老师完成的一次课堂实践和讲座虽然极尽努力,但还是太过浅显,很多核心的问题还没有通过教学实践去尝试。未来还需在此方面多加努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们也发现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之处。
1.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要多体现生本地位,教师讲解可以放轻,多放手让学生去完成。
2.有时为了考虑到教学节奏和进度,教师提出的比较有深度的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思考提炼。
3.当课堂生成与预设不一样时,就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了。
三、小小收获。
对照本人的2018年成长规划书的年度目标:
1.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十佳辅导员”称号努力。
2.上好课,继续提升教学水平,上一堂满意的优课。
3.做好课题中期工作,争取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4.认真开展品德教研组长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几位品德骨干教师。
5.完成好工作室作业,在努力的路上前进。
我已基本完成目标。
四、努力方向。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团队中有的老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比较困惑,还需多尝试和实践。另外,虽然我们运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是有时反而束缚了教师的发挥。教师自身素质还需不断提高。
2.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浮于教材表面,应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难点。
3.学无止境,我们的教学基本功还要不断加强。比如:教学语言的精炼、得当,处理课堂生成的教育机智。
总之,本学期的工作室活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把本学期的教研学习当做一面镜子反观自己的教学,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需扎扎实实,努力钻研,踏实研究,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