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武进区崔桥小学 张英
发布时间:2018-08-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英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天游峰的特点,感受天游峰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及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通过朗读,体会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同学们,能说说你最敬佩谁吗?为什么?(生谈)

2.师小结:同学们敬佩的大多数是名人或者自己的亲人,而作家章武却特别敬佩一位扫路老人,这位老人是他游览天游峰时相识的,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散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天游峰是什么样的?一位扫路人为什么会令作者心生敬意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扫路老人。

二、合作探究,点拨引领。

(一)与天游峰对话——抓住词语感受天游峰的高而险。

(出示:合作探究(一)走进天游峰)

1、 天游峰是怎样的呢?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学法提示:默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的。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

2.交流讨论:

★ 天游峰是什么样的,想不想欣赏一下?

(出示天游峰图片2-3张,简单介绍: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登峰顶,望云海,犹如在蓬莱仙境,又似在天上神游。故名天游峰。)

作者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1)你关注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能读出它的险吗?指名读,把我们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好吗?(齐读)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能把“累”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出示:描写天游峰的两段话。

    读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列数字、比喻、侧面烘托等)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过渡:在这样的险峰上不要说扫路,就是光登山走路就让游客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可老人的感受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这位扫路老人。

(二)与扫路人对话——凭借词句品味老人的自信与豁达。

(出示:合作探究(二)走近扫路人)

1、这是一位           的扫路人?

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记号圈画出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有关词句,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把你的感受写于书上,再与同桌交流。

2、交流讨论:

1.解读扫路人的外貌描写。

出示:我循声迎了上去,直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2)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

2.解读扫路人的动作描写。

出示: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轻声地读一读,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老人的热情好客)

过渡:是的,一杯浓浓的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好客读出来。(齐读)

3.解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

老人的语言描写课文有几处?依次指名读出。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从哪看出?

(2)老人累不累?说说理由。

(3)从“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读懂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

师总结:把工作当成享受,这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出示: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读出什么。

(2)抓住“我能舍得走吗?”改写句式。

(3)你们向往老人的这种生活吗?老人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怎样把老人的“悠然”读出来。

小结:乐于付出,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 从老人说的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2) 齐读,读出老人的自信。

小结:老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开朗。

(三)与作者对话——透过文本积淀作者的情与价值观。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位普通的老人?(老人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合作探究(三)与作者对话)

2、找出描写老人对作者产生影响的句子,想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交流展示: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三十年后,我再来看您!”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从作者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让我们也祝愿这位老人长命百岁,齐读。

(2)“笑声”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吗?(学生交流:笑声留在作者心里,忘不掉。)你能改动一下这句话,让这“笑声”伴随“我”更长的时间吗?  

 句式练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3)老师有个疑惑,本文重点是写扫路人,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呢?(交流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

三、读写结合,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大家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也可以对自己说。

出示:我想对(      )说:                              。(配乐萨克斯《茉莉花》)

2、学生写,选择优秀写于黑板,交流。

3、读了本文,老师也感慨万千,写下两句话,与大家分享。

出示: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做一个快乐人。

      一位乐观豁达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四、迁移阅读,凸现主题。

同学们,像这样默默无闻、乐观豁达的人,往往都令人心生敬意,让我们读一读另外一篇《一生只终于一件事》,看一看,这位擦鞋匠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生谈)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对比衬托

扫路人:自信  豁达开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