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者:吴阳
一、项目背景(问题提出)
自今年9月以来,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后,教材主编温如敏先生就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追逐的对象。 “未来,语文高考有15%的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这一句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都知道,在高考中,得语文者的天下,而要想得语文就得先阅读。不仅是语文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也在增加。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某论坛讲座时也曾强调:“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一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的文化修养。爸爸妈妈每天坚持给孩子读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作家梁晓声曾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可现如今,我们身边的孩子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属于学生可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很多学生除了校内作业还有许多校外辅导班要去学习,再加上电视、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冲击,此时阅读再作为捆绑作业必然会在部分学生中间产生特定的负面作用。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或者之前的阅读少之又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环境的改善以及信息技术的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以手机为平台的智能手机APP也因势发展迅猛,并且呈现出明显特征,让网民尤其是学生网民逐渐习惯化,并有手机网络依赖性倾向,而一些智能手机APP合理运用,能给小学生的阅读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和正确引导。
因此,确立本项目的研究,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使用智能手机APP,与小学生阅读进行深度结合。
二、理性思考
1、小学生阅读:小学生阅读主要是指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阅读兴趣是指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用心读课文,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因为,学生只有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记忆能力(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就不能说阅读。教学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认真的读。(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2、智能手APP:智能手机指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常用应用客户端等的手机。手机APP: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简称,就是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运行的软件,安装在手机桌面,点击桌面图标即可查看内容,进行访问,操作简单,傻瓜化。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指微信、QQ、秒应、喜马拉雅听等有适用于小学生的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教育类APP。
3、创新之处:
(1)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爱好与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内容,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年龄特征的文章或书籍,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情感入手,扫除学生害怕阅读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抓住机会进行阅读、交流、展示。
(2)运用智能手机APP,创设同伴阅读、亲子阅读、师生阅读、网络阅读的互动情境。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智能手机APP,去自主创造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探索运用智能手机APP,结合利用本校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内及课外能做到乐于阅读、享受阅读的过程。
2、通过研究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实践,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意识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学科素养。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小学生阅读的意义。
2、建立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智能手机APP软件库。
3、智能手机APP与小学生阅读深度结合的应用研究。
4、及时评价,促进小学生阅读的有效互动。可以是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是结果评价。
五、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法: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2、调查法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经验总结法: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对阅读现状进行分析,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4、观察法: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阅读的进展情况,从而发现阅读能力提高的本质和规律。
5、个案研究法:对我所带班级中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也可发展成所在年级。开展公开课活动,开课教师利用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自然的运用。听课教师积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与启动阶段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 明确口语交际的教材编写意图和教育意义。
措施:1、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掌握其基本要点。
2、制定并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制定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开始进行运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研究。
措施:1、结合统编版新教材,积极开展课堂研究,将此项目落到实处。(因统编版教材是崭新的,那么就从本学期开始,一共四学期,实现低年级的一轮教学研究。)
2、积极撰写相关方面的心得随笔和研究案例、论文。
3、多与本学段、本学科的教师交流意见,启发新思维。与中高年级教师交流,使小学生阅读实现层次性、梯度化。
第三阶段完善发展
依托一米阳光的名师工作室,完善本项目的研究。
措施:1、进行项目阶段汇报,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进行项目改进,使项目研究更有意义,更具操作性、时效性。
第四阶段总结分析
对项目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研究的基本经验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教学网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经历作为成果汇报形式并推广应用。广泛征求意见最后完成研究报告等。
七、成效体现:
1、项目研究报告。
2.形成关于小学生阅读的智能手机APP软件库。
3.在项目研究中生成的优秀论文、成功案例、视频资源等。
4.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学科素养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