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基于数字化学习构建小学语文助学课堂的研究》>>成果展示>>送别诗六首
送别诗六首
林南小学 郑芳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英

教学内容:

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1. 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诗歌。

2. 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 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反馈、互通有无

(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

(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             ),可是(             )。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

(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 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

2. 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

 

 

 

 

 

 

 

 

 

 

送别组诗

板块一:温故知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①广陵               送元二使④安西   

唐  李白                   唐  王维

故人②西辞黄鹤楼,                             渭城朝雨浥yì⑤轻尘,

烟花③三月下扬州。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劝君更尽一杯酒,

唯见长江天际流。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⑥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之:往。

②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③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④使:到某地,出使。

⑤浥::湿润。

⑥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送别组诗

板块二:学思并重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送别诗

隋suí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zháo①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②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劳劳亭                               山中送别

    唐  李白                             唐  王维

天下伤心处,                          山中相送罢,

劳劳送客亭。                        日暮掩⑤柴扉⑥。

春风知③别苦,                         春草明年绿,

不遣④柳条青。                         王孙⑦归不归。

 

[注释]

①著:通”着”,接触,挨上。

②尽:完。

③知:理解。

④遣:动词,使,令。

⑤掩:关闭。

⑥柴扉:柴门。

⑦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送别组诗

板块三:学以致用

 

送别                          芙蓉楼④送辛渐⑤

唐   王之涣huàn                       唐   王昌龄

杨柳东风树①,                  寒雨⑥连江⑦夜入吴,

青青夹②御河③。                 平明⑧送客楚山⑨孤。

近来攀折苦,                   洛阳亲友如相问,

应为别离多。                  一片冰心在玉壶⑩。

 

[注释]

①东风树:是说在春天发芽、成长的树木。

②夹:栽插在物体的两边。

③御河:运河名,位于直隶大名府城南。

④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⑤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⑥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⑦连江:满江。

⑧平明:清晨。

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⑩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