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张建芳)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彭建国

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的,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也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经常出现课堂中老师提出问题以后的冷场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一、唤醒学生“说”的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多动期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如果没有兴趣,他们的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唤醒学生说的欲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喜欢被表扬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唤醒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想说、敢说、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我会及时的劝解:“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再说的完成一些,答案就更准确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太棒了!”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会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

如班里本学期新转入的陈浩轩同学,我观察他两个星期,几乎不主动举手发言,我提问他,他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于是我鼓励他:“没关系,大声地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说错了不要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助你。”终于,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马上夸奖他说得好,而且声音响亮,告诉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从那节课以后,数学课上当我提出问题,他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平时,我明确地告诉学生,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都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班里的学生已经渐渐形成爱发言、想发言、抢发言的意识。

二、指导学生说的方法,训练学生学会表达。

要求学生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就要经常指导学生“说”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都说,说得正确。

1、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表达。一年级尤其需要教师一句一句的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使学生感受到说话要有根据,按照一定条理说。

2、训练学生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和模仿。教师的数学语言要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

3、训练学生把问题表述完整。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没有说完整话的意识,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几乎都习惯简单地说出答案。因此,无论在教学的哪一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提出问题34怎样?”几乎所有学生都只简单地答“少”或“多”,这时就应及时让学生完整地说出“34少”、“43多”。培养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需要从学生的最基层学习开始,否则,等学生习惯了用简单的字、词回答问题,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4、训练学生把事件说得有条理。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叙述的条理性。如在计算教学中,对于计算过程,也应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叙述,从而培养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采用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音表达。

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不但要注意引导,还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人都有说的机会:

 1、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说。

这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个年龄的学生还不懂怎样准确使用数学语言,但儿童的模仿能力都很强,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然后让学生跟着说,随后也可适当指名让个后进生说,这样,让全班学生得到了锻炼,稍差的学生也能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同桌交流。

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如学习加法后,完成教科书中“做一做”的题目时,我让学生先把每幅图的意思说给同桌听,再独立填写算式。

3、小组合作讨论。

一年级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要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数学思维往往借助于数学语言进行,而数学语言又是非常严谨的,教师要在数学课上抓住一切机会,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会说数学,让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反思:通过学习,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发展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得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呢?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准确地表述图意。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来正确表述。以下四种方式均可以尝试:

在模仿中进行叙述。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而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凭借一些算式进行叙述。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算理是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比较高。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实物、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抽象的概念、算理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的训练,理解其意。

借助书中的图画进行叙述。北京版的教材最为显著的一个亮点就是书中的彩色图像比较丰富鲜艳,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和实物进行说的训练。

 在动手实践中进行叙述。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说不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根据这个特点,为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在教学各部分知识时都要求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通过联想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内化为智力活动。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