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课题阶段总结2018.6
发布时间:2019-04-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彭建国

《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本学期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以“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研究课题,立足课堂,加强研究,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能继续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课题研究实施情况做以下小结。

说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会认为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不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那么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拥有了智慧;学生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就拥有了智慧;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就拥有了智慧,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

一、加强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究过程中,我继续积极查找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相关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的段落进行摘录。继续阅读“新课程教学策略”,“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著作,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获得新的感悟!

二、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组活动,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说课评课、理论学习、观看录象课及专家讲座等。研究课是每个小组人员都要上的,采取“说课讨论——听课评论——课后反思”的过程开展活动,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

三、课题研究进度

今年,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由于个性问题或语言障碍的原因不能用完整流利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针对这一现象,课堂上我开展多种形式创设多样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培养学生说话的准确性,培养说话的条理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只要教师深入领会教材,重视语言训练,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创设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提高我们教学质量。

四、收获

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中把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贯穿始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知识的应用等。即使在平时的批改作业过程中,我也要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说说该如何订正!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自然就会做了!现实的数学课堂中,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无论知识掌握与否。长此下去,学生只思考不表达,最后甚至连想都懒得想了,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要想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发。

(一)、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由于交际的直面性、交互性、情感性,学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口语障碍,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好者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我会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我会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混淆了或搞错了,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我及时进行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那么他日后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准确无误。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者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感悟数学语言,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看得少的要好。 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有效的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认真倾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时的基本素养,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同学的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经常会采用这样的一些方法:口述口算题,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来;口述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复述并写出算式等等,这样学生听的能力逐渐提高,对这种方式也越来越熟悉与适应。    

(四)、灵活多样的方式——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1、小组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就是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刚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时,我先告诉学生汇报的流程,让学生明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说的过程中要说出自己个人的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不再需要教师所提供的固定格式,也能很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 有面对小组中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节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存在问题

我们班还有一些学生数学课上的发言还是出现“挤牙膏”的现象,少数学生不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打开学生的心扉,使之畅所欲言 !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