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的学习是小学生接受英语的首次阶段,教学者应该善用文本多元化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从而培养英语思维。从编演剧本、联系对比、预测推理、结合背景等四个方面探析多元化解读文本,培养英语思维品质的策略。小学英语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现英语高效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课堂上多元化解读文本,使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感染力,熟练掌握英语知识点。本文将结合多年小学英语教学经验浅谈如何多元化解读文本。
一、编演剧本,启迪创造性
文本中图片的插入,营造出情景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教学者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编写剧本并将其表演出来,从而启迪学生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得以加深。
例如,我在教学 Unit 8《Happy New Year!》时,首先,我会和学生共同探讨标题的意思,对每个单词分别进行汉语解析,接着再将其连词成句,即新年快乐。英语语言中,Happy放在新年之前,以此作为新年的祝福语。彼此进行问候过后,我会展示新年的习俗,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好奇。过新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送礼物表达爱意,将礼物递给朋友时,应该说这个是“送”你的,接礼物时也要进行感谢,此时便形成了新年的情景氛围。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改编。比如,更换成其他的节日氛围,使学生对其情景进行想象,中秋节应该如何用英语进行阐述?又如何进行祝福呢?学生必然会对中秋节进行猜测,继而告知英文为 Mid-Autumn Festival,学生也定会得出祝福语的英译,即将 happy放在其前方。此时我会进行知识的扩展,并不是所有的节日快乐都使用单词 happy,比如国外的圣诞节,圣诞节快乐即为 Merry Christmas。随后,我会普及更多的节日,比如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等等,并对其祝福语进行告知,方便学生对剧本进行改编,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应用知识点。
通过编演剧本,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开启。但最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知识点,能做到活学活用,开发思维,从而构建优质课堂。
二、联系对比,凸显发散性
在英语课堂中,教学者通过文本的解读,将文本知识点进行联系,并且做到将其进行对比,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英语知识的奥秘,发现关联,做到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凸显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
例如,我在教学 Unit 8《How old are you?》时,首先,我会引导学生领会标题的意思,学生通常会将每个单词进行翻译后,直接翻译并不考虑语法,即为怎么老是你?继而我会将此句的回答进行告知,I am twelve,译为我12岁了,此为年龄的回答,由此引导学生对标题的意思进行反推,译为:你的年纪是怎样的?通常译为你多大?再与之前的翻译进行对比,便可见,进行英译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英语语法的应用,它与中文的语言构成是大不相同的,紧接着,我会将 old 去掉,则句型变为另一种形式,引导学生对其含义进行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肯定不会将其轻易翻译成:怎么是你?由此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法进行翻译,疑问词 how 即为怎样,后为be 动词+主语,选用正确的语序,翻译即为:你怎么样?通常应用于问候他人近况。继而,我会继续进行引导,如果将疑问词进行替换,换成 where,其译为你在哪里?如果后面加上 come from则又译为你来自哪里?又如,我将主语进行更改,变成第三人称,随之其 be 动词也将发生变化,并通过对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从而让学生通过关联性有了更加坚实的知识构图。
凡事都相关联,更何况英语知识点,其中必定具有很多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学生思维得到发散,彰显了学生思维品质,最终实现知识点的高效学习。
(学习者: 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