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撑起一方蓝天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撑起一方蓝天
发布时间:2010-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hy

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确立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课题,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同时,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习作撑起一方蓝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小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力求从“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而《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更为小语教学注入了青春活力,成为学生作文的源泉。

一、确立贴近学生生活的小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阅读课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社会等问题,它的主题设计和实施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为了实现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整合,我校围绕家乡的风俗习俗(如十月半吃团子、端午节吃粽子)、走进家乡的特色产业(强化木复合地板)、家乡的水资源、家乡的变迁(家乡的路、家乡的桥、家乡的房屋)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学生兴致盎然,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围绕“家乡”这个大主题,从人与自然(环境与变迁、灾害与预防、绿色与环保)、人与社会(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生活、人际关系)、人与自我(成长历程、生活习惯)三个维度入手,为四个年级提供了近百个参考课题,这些参考课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这些小课题研究的确立,注重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来设计和实施的,它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半扶半放自主探究,使学生实现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掘

这以阶段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例如在学习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之后,围绕家乡的特色产业(强化木复合地板),学生提出:家乡的地板年销量约多少?地板究竟是如何制造的?为什么家乡引以为傲的地板现在许多家乡人都“谈板色变”?甲醛对人体有多大的危害?能不能生产不散发甲醛的“绿色地板”?现在有没有这种地板?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定的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许多厂家,并利用双休日到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从而懂得地板的制造工艺,同时也了解了它作为崔桥的龙头企业是现代科技,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旋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而后,我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促进学生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学生迫切需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点或协调,这也是课程自主性的需要。同时,通过小课题研究,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作文的空间。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感悟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身体力行,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引导了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社会,对整个人类的关爱情感。

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产生问题意识。如在学习习作《家乡的一种产品》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卫星的花菜种植基地,学生实地调查,探寻家乡的特产相关知识。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而且形成了较强的参与意识。

一般来说,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风貌。假如我们把小课题研究引进课堂,能让学生体验到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如《安塞腰鼓》是一篇讲读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让我们品味西北特有的艺术奇葩,不同凡响的民风民俗。我结合本地的传统节日,针对一些特殊的民间文化资源,及时提供给学生一个古老而崭新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养蚕风俗。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建立课题组,对养蚕的历史、风俗、过程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一时,可爱的蚕宝宝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孩子们亲身体验了养蚕的有趣过程。通过研究,使学生对家乡的养蚕风俗有更深的了解。

四、体验探究价值,让活动回馈自我,回馈语文教学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让学生在亲身艰辛的探究中获得收获的喜悦。

在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连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它们能够呈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不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形成了一个素材库。在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他们尽情倾诉心底生命的律动,正视个人的爱和憎。学生个体情感得到了本真的呈现,推崇个性化的体验,在作文中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和亲历过程。

学校这两年的外来工子女特别多,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我组织开展了“比童年,我们携手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家庭经济年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教育资金投入、压岁钱的支配、零花钱的使用,参观居住环境等,深深体会到外地学生的异地求学不易,外来民工生活的艰辛!并上网查找了许多希望小学资料,知道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很快,孩子们“融为一体”,许多孩子对自己花钱也“吝啬”起来,并结成了“手拉手”互助小队。在去年四川地震后,孩子们都热情地伸出了一只只援助的小手,捐款场面让人震撼。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都得到了发展,远远超越传统的作文教学。

我们相信,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小课题研究一定会成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一定会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清新芳草地。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人教版小语室主任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 《江苏教育》杂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