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0-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gmj

[摘 要]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对活动形式、渠道与内容的探讨,论述了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日趋敏捷与成熟,与之相应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对于语文的学习,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与灌输,他们正急切地寻找着一个既能让自己轻松获得语文知识,又能让语文知识加以实际运用的广阔天地。今天,他们终于找到了,它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终于让广大小学高段的学生摆脱了语文书的束缚,走向了“蓝天下的学校”,走进了“生活中的教科书”。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正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了出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对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实践与探索,在这里抛砖引玉,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界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这样一段描述: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通俗地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释放热情,获得知识、明晓哲理,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因受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制约,一般来说,不能随意安排或改变内容。而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却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是与语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语言能力有关的,还可以是与课文主题、情节、内容有关的活动。只要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都能以活动形式呈现,它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活动的组织形式,二是具体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以及课程的特征,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1、班级活动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班级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全班同学共同参加,是目前普遍实施的组织形式,主要完成必修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级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便于组织,既可以安排每周一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又可以配合一个活动主题,集中安排。例如,语文竞赛周、文学欣赏周、读书周等。  

2、小组活动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统一的活动时间内,以学生的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组织形式,适用于主要完成选修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综合性的语文兴趣活动小组,也有专门学习某些内容的小组,如文学社团、小主持人、小记者团、视听欣赏等。

3、个人活动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个人活动有自制读书卡片、记观察日记、整理新闻摘要、采访、自编作文集、收看新闻联播、收听儿童节目、科学小实验论文等等。

(二)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形式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1、竞赛式语文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高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内进行,可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把全体学生分成红、黄、绿、蓝几队进行对抗赛。例如:即兴发言比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语文竞赛活动不提倡淘汰制,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2、文艺式语文  文艺式语文是指用有关语文知识编排成文艺节目,包括语文故事、语文童话剧、语文灯谜、语文相声等。例如,将历史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情节生动的故事。

3、游戏式语文  某些语文综合活动的游戏同样适用于高段学生。在游戏活动时,学生可以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而是在动态组合中,开展语文接力游戏、猜词游戏、语文拼板游戏、语文智力游戏等,学习效果也出奇地好。    

4、情境式语文  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语文情境活动即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例如,教师在设计《学会合作》的综合活动课时,可设计几个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如小口瓶内的小球逃生游戏,小组之间的双人接力跑……接着让学生凭借学过的课文来说说有关合作的成语及有效合作的作用,最后还可在全班开展拔河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情境合作中加深对合作的认识。

此外,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有操作式、讲座式、调查式、阅读式、编报式、汇报式等。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开展小学高段综合实践活动。

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与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让高段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高段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据教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自然、生活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高段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上科技说明文这类课文时,学生对文中的科学现象既好奇又不解,教师就可以激励他们回家动手试试,然后在课堂上陈述实验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会很高涨。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高段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因此,当语文老师在费力地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或相关资料时,有的学生会漠不关心,有的学生会百无聊赖,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了答案,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已无一丝新鲜感可言。其实,教师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他们就会大感兴趣,并竭力想办法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高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1、课内活动:主要是指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等。教师对课外阅读起作用,一靠对学生的启发、激趣,二靠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以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使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另外课外阅读每周安排一次交流活动,每次为一节课,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还可以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依照高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形式。出发点只有一个: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2、课外活动:小学高段常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有读书小组、书法小组、写作小组、评论小组等等。小组成员在老师辅导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活动。写作小组可以利用节假日,到附近某个地方或单位采风,拜访老干部、老工人;还可以把平时认为较好的习作修改誊清,汇集成“优秀作文选”,自题书名,如《绿叶集》、《生活的浪花》等。办报小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办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内容可以有:一句话新闻、光荣榜、知识窗、新书介绍、优秀作文、校园新风等。语文专刊,可开辟作家介绍、古诗欣赏、字谜、格言集锦、习作选登,文章病院等栏目。这些活动的开展应有利于每一个学生进一步自由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发展他们的个人爱好。

总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作为课堂的辅助手段出现,因此,很多语文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而且认为其开展起来非常容易。其实,要组织好这一活动并不简单,随意开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巧设计,善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教者应该成为活动准备工作中的“参谋”,实施阶段的“小兵”,总结阶段的“统帅”。

为上好一节实践活动课,作为高段学生会收集来大量的资料,可又不懂得如何投入到活动之中。那么,如何选择材料,整理材料,运用材料就成为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步。这时,教师就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组织《找春天》这一综合活动时,学生会找来大量有关春天的诗歌、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像……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把材料分类型整理,即借助欣赏影片和照片来赏春,用画笔来绘春,用诗词歌赋和对联来颂春;二是以歌曲《春天在哪里》为主题音乐,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赏春、绘春、颂春。无论学生采用了哪种建议,实施起来都会感到比较容易有趣。

(二)重过程,抓特点

尽管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实践,但不应失去语文特色。要体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比如在高段组织《更新换代看发展》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把“活动”与“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师生首先共同确定活动的四大步:一是设计《家用电器选新大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最常用的家电来“说特点、比作用”;二是通过参观商场,了解新型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情况,从中体会“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特点,之后以《家电商场里的风波》为题目,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流;三是询问家长,了解“文具盒的演变史”,以课本剧的形式体现社会的发展;四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绿色蔬菜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从而发出“国富民强,胃也尊贵”的感叹!最后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调研的结果。

(三)转观念,换角色

前面已提到,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但学生水平有限,教师是否能真正蹲下身来参与其中,而不是指手画脚、横加指责?这就需要教师观念的转变。

笔者听一堂高段的《继承先烈志,遗愿化宏图》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抒发自己对英烈的崇敬之情。突然有一组找到上课的老师,让老师在他们的“演一演”形式中扮演匪兵的角色。当时,上课老师真感到哭笑不得,他们自己选择的都是正面角色,却把反角留给了他。开始老师有些为难,毕竟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但稍一沉思,老师说:“演就演,我相信我的表演会让你们从侧面认识到英雄人物的可贵品质。”于是在汇报的过程中,他就大大方方地演了一回严刑逼供的坏蛋。学生都投入到剧情中,效果特别好。从中听课的老师们也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开展好一项活动,必须真诚地投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毋庸置疑,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其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语文综合素养犹如春风化雨悄悄潜入学生的心田。小学高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了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小学高段学生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使小学高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刘德华.中外教育简史[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等.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