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习作的芳草地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习作的芳草地
发布时间:2010-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dhy

摘要:本文针对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习作有机整合进行了初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作前准备,成为提供习作素材、抒发真实情感,积淀丰富内容、激发创作灵感的芳草地。

关键字: 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习作   内容   情感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害怕作文,无话可说,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作文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空洞、虚假之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言文字是工具,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生习作,应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抒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写出的作品张扬个性,异彩纷呈。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基地,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语文观察、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离不开表达和交流。这时习作就真正成为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会生活的轨迹展示。它能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去观察、去思考,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重实践,重过程,提供了各种习作机会,把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

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巧妇有米可炊”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平平淡淡,小学生的生活更是简单,多数时间家校两点一线。怎样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引导出“不平凡”的事儿来呢?我有意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探究的专题式系列活动——《小脚丫走天下》,促使“小鬼当家、一日班长、种养动植物”等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学生收益不少。如本学年的“走进家乡,知我家乡”专题活动,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许多学生,走进了家乡的众多私营企业,通过调查询问,参观流水线生产,登陆网站,了解到我们横林崔桥是“强化木地板”为龙头产业的特色工业乡镇,年产量超过1.6亿平方米,销售网络覆盖国内300多个大中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今非昔比,实践中就写下《我的家乡变了!》,洋洋洒洒,不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工厂的副作用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学生自发组织了“天使护绿小队”,对周边社区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通过查资料、请教专家,热情洋溢地记录下《救救小河》、《假如我是崔桥地板协会会长》等优秀作文。同时,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个人、社会、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汇织成一张网,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有机联系和内在整合,涉足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融合。学生的眼睛再也不是盯着教材中的几篇命题作文,所有的活动内容皆能入文。可以肯定,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倾吐的是真情实感的美文。综合实践活动,赋予了作文很多有价值的素材,使作文变得漂亮起来,拥有了生命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火花。

二、综合实践活动,生成真情“实”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学生拥有生活,并不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有的甚至是熟视无睹。而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身体力行,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引导了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整个社会,对整个人类的关爱情感。

学校这两年的外来工子女特别多,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我班开展了“比童年,我们携手共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家庭经济年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教育资金投入、压岁钱的支配、零花钱的使用,参观居住环境等,深深体会到外地学生的异地求学不易,外来民工生活的艰辛!并上网查找了许多希望小学资料,知道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很快,孩子们“融为一体”,许多孩子对自己花钱也“吝啬”起来,并结成了“手拉手”互助小队。这次四川地震,孩子们都热情地伸出了一只只援助的小手,捐款场面让人震撼。过后,许多孩子将此写入了作文中,真情实感在学生笔尖欢快地流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使习作内容“遍地生花”

在许多时候,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孩子整天“只看到校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思考着老师某些莫名其妙的发问,呆呆地猜测着老师想要得到的答案。”在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暗”中摸索抽象的问题,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引导”,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个性受到遏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依葫芦画瓢,无论是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千人一面,根本谈不上个性,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童趣。

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非学术性、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可以由语文课延伸,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或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使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它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在活动中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连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它们能够呈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不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形成了一个素材库。在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在习作中,他们尽情倾诉心底生命的律动,正视个人的爱和憎。学生个体情感得到了本真的呈现,推崇个性化的体验,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和亲历过程。只有交织着自己情感、个性,和对命运意义理解的生活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是一种有用的作文。

四、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习作“灵感顿现”

灵感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飞跃,是人们在艰苦的构思和创作实践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创造想像的自动突发状态,是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一切精神创造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随着活动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突然间“灵感顿现”,文思特别畅达,感情特别激越,语言运用格外得心应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敏锐,文思泉涌,汩汩不绝,汇于笔端。此时,学生习作,可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及时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如公益广告集锦(搜集、分类、评价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新新词汇(搜集新词、新流行语、新外来语,感受社会与生活的变化);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正视大众生活用语中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值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精彩店名举偶(搜集、分类、评价);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分类,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手抄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很有语文训练强度和思维密度的过程,以其多重功能为学生习作创设了独特的活动场景,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更重要的是使整个习作过程都处于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使生活成为作文的前奏,成为贯串作文全程的主旋律。一句话,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习作芳草地,最终达成思维驰骋、童心飞扬!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人教版小语室主任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崔峦《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