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师资队伍>>教师有心,活动有效
教师有心,活动有效
发布时间:2010-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zlh

一次,我有幸参加了武进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听了钱主任的讲座受益匪浅。在培训时,他强调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要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听到这句话,我感受很深。

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有心人

综合实践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体验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既要理解这门学科的特性和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上好综合实践课,老师手中必须要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现在仍有个别老师不愿开发教学资源,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学校领导不重视,把这门不考试的学科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要么不开这门学科,要么开这门学科,也是派一些老弱病残或临近退休的老师担任这门极富挑战的学科。

二、现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学校现用教材的理解和使用水平不高。他们认为书中的每一章节的内容根本就没法讲,比方说修自行车,种花养花,木工、金工这些章节等。他们以各种理由(学校不投资,不适合城市的学生学,课堂难以调控,没有实践基地等)不上综合实践课,要么把课卖掉,要么上课时让学生写其他作业。

三、老师的懒惰心理在作怪,认为这门学科不考试,没必要动脑筋开发教材。思想懒,必然造成手懒,老师不愿意动手先实践,自己都不会做,怎么指导学生呢?

四、上劳动技术课,课堂纪律难管 ,且存在着安全隐患。这节课让学生带刀子,下节课让学生带钳子,剪刀。不带工具没法上课,带了工具又有安全隐患。所以为了省事,让学生讲讲故事,做做游戏。根据现状,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过程。根据我教学中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首先,老师要有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认真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课,不能把这门学科当成可有可无的学科。要克服困难,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克服懒惰的心理,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指导学生之前自己先躬亲,通过实践自己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克服学校不投资就不能上劳技课的心理;克服课堂纪律难管就不上综合实践课的心理。没有一个家长认为:怕出车祸就不让孩子学走路。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带工具习惯,这种课是可以上的,而且能够很好地实施。

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当地的资源、学生资源、科技创新大赛、国家大事、中国各大节日等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1、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每个学期都要举办很多活动,可以以这些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比方说:学校举办的读书进校园,安全进校园,关爱生命,拒绝毒品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2、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每个地方都有很好的资源,而且各具特色,比方说我们的地方特色——地板业,产品远销国内外。很多学生的家长又是这个厂的职工。开展《走进我们的地板特色文化》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很占优势,让学生到厂区参观,把家长请进班级,让学生了解地板产业,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让学生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的思想。这个主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利用科技创新活动开发校本课程

全国每年都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可以以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指导学生画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活动,发明创造,科技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编写科技创新活动的校本课程。

4、以国家大事为契机开发校本课程

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应关注国家大事。比方说有的学校以2008年6月1日国家发布的限塑令为契机,开发了小袋子改变大世界的校本课程。

5、以中国各大节日和地方各大节日为载体开发校本课程

中国的节日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春节、元旦、端午节、元宵节  、八月十五、清明节等。有的学校老师指导学生设计对联,做手工作品等,开发了走进新年的校本课程。

 6、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教学资源。

每年,学校都给劳动技术这个学科定一些教科书,这些教科书的内容有养殖方面的,有布艺方面的,有维修方面的,有种花养花方面的,有木工金工方面的。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记得我第一年上综合实践课时,学校给我发了一本劳动技术书,这本书分两章,第一章:自行车的使用与护理,第二章:种花养花。当时,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头疼,修理自行车怎么能是女老师干的事呢?种花养花自己都不会,如何指导学生呢?况且,指导学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要拿许多东西:不是带自行车,就是带花苗,花盆,还有土。有些东西还要自己花钱买。又脏又麻烦,所以从心里就把这本教科书给删掉了。这种能上的章节都不上,不能上的章节更有理由不上了,比方说关于绿色植物一课。有一堂课的主题是种植吊兰,这堂课是种花养花这一章中的一节,执教的是位女老师,这位老师很会想办法,课本要求种植水仙花,水仙花要花钱买,所以她改成了种植吊兰,用废旧的饮料瓶子做花盆,改变了学校不投资也能上好劳动技术课的状况。看完之后很受启发,多少次,自己为了上好一堂劳动技术课,不辞辛苦,想主题,查资料,甚至很多时候自己还要破费买资料,岂不知最好的教学资源就在自己的手中,只不过自己没有发现,或者说发现了,有太多的理由不愿去实施。若老师手中有教材,我认为还是应该先挖掘教材,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在此基础上再不断补充和完善校本教材。

7、学生自产的作品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好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来自书本和老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我认为学生的作品,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一些老师认为好作品有必要留下,作为样品下次教学用。其实,有许多不好的作品恰恰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比方说,我上广告这一课,有许多学生设计的广告词,就有许多不合格的。比如明亮牌眼镜,瞎子带上都恢复视力了。杀人牌砍刀,学生专用等不合格广告词。这些不合格的广告词恰恰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我当时在上这堂课时,就把这种不合格的资源巧妙地运用到了广告法课堂中,把广告法和这些不好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了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做广告,不是老王卖瓜,想怎么夸就怎么夸。让学生对广告法有更深的理解。

现在有很多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在教学中都挖掘出了很多的教学资源,如以地方特色为载体的,以中国各大节日为载体的,以大的历史事件为载体的……说实在的,这些老师为了挖掘教学资源没少下工夫,查资料、买资料,有时候还要到各种实践基地亲身去体验。可以说为了上好一堂课,这些老师真的好辛苦。可这些老师真的上好一堂课了吗?没有。这些老师手里的资料一堆又一堆,教案一本又一本,一次又一次地反思。按理说,这些老师什么检查都不怕,可是,这种老师最怕有人来查教案,来听课。因为他写的教案根本就不是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方案,上的根本就不是综合实践课。为了迎合学生,讲讲某个主题下有趣的故事,做做游戏等,老师学生都高兴。岂不知,这样上课不仅误了学生而且误了老师,一轮下来,老师把综合实践课的课标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作为一个综合实践课老师不仅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而且要做一个利用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者。如何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利用教学资源,做个实实在在的综合实践课的践行者呢?

先要明确综合实践中的实践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而做,各种不同的实践方式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构建。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综合实践课活动的角色是指导、组织、和管理的角色。现在一些老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老式教学方法。比方说,走进奥运这个主题,很多老师都是先讲古代奥运再讲现代奥运,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掌握奥运知识。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带听不听,因为许多知识学生早就知道了。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实践中的实践,不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点。

其次,有些老师知道怎么把某个主题上成综合实践课,但不愿这么去做,课堂都交给了学生,一会儿让学生讨论,一会儿让学生汇报,一会儿也是动手操作,小班上这种课可以,50多个学生怎么上呢?我也曾经把走进奥运这个主题以综合实践课的形式上过,学生兴趣挺浓,表现积极,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可当我上完1个班以后,就不愿意用这种形式上第二个班,课堂纪律太难管了。兴奋了学生,累死了老师。上其他班时,我改成了老式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听。这样,综合实践课的课标就没有体现出来。好的学习方法,无形之中被我给抹杀了,很多好的主题因为我的各种理由都上成了百家课。美国心理学家吉诺曾经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时候,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的主要因素。身为教师,我有足够大的力量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这段话就说明了教师的教学对教育成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确,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启迪,让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不良方法会抑制学生的发展、成才。所以我们应该以新课标为基点,从我们的课堂开始改变低效、无效的教学。

再次,要想很好地利用教学资源,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应是一个善于合作的老师。

综合实践课的特殊性要求老师必须要学会与其他老师进行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指导学生的工作。比方说走进奥运这个主题,让学生设计吉祥物,为各国运动员设计服装等,这些都需要老师懂美学、设计、绘画等方面的知识,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比方说:我去年指导学生“我做主,我创新”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分为四大块:科学幻想画、科技小论文、科技实践活动、发明创造。这四大块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认为一个老师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去年,我在指导学生完成上述活动时,一开始自己单枪匹马孤军奋战,最后,感到力不从心,跟本就完成不了,尤其是以下三大块: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活动、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画需要美术老师的协助,科技实践活动需要校领导,班主任、摄影老师的配合,发明创造需要物理老师,实验员的配合等。最后,我与上述老师合作,才圆满完成了我做主、我创新这个主题。合作对一个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有必要把国家开发的教学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实施下去。

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不应该找各种理由把身边最好的教学资源(劳技教科书)拒之门外。比方说烹饪这一课,很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在指导学生学习烹饪这一课时,只能让个别学生实践。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实践呢?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回家炒一个菜,端到学校,让学生品尝后进行点评,通过提问,讨论,示范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仅体现了综合实践——劳动技术课的课标,而且还打破了学校不投资,也能上好劳动技术课的观念。

作为一个综合实践课的老师,仅仅有一双发现资源的眼光,做个利用资源的践行者还不够的,还要做一个善于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

做一个善于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个学生还在埋头搞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候用于思考呢?

有句话说的好,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代替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转化成成倍的体力劳动。教师越忙,就越要静下心来进行反思,进行归纳总结。

我带了两年劳动技术课,要说自己在备课、上课、反思、批改作业方面可以说是认认真真,但现在回想起来,很多时候自己在做无用功。自己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资源,这与我平时不善于归纳整理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关系。每上一个主题,自己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查资料、备课、批作业、写反思。这几年,自己也开展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方说广告、走进奥运、小袋子改变大世界,花与生活、我做主,我创新、世博会、以重大节日为主题的(比如:春节、端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世界环保日等。)可以说,当时做这些主题时,我和学生有很高热情和激情,为了上好这个主题,不惜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上网,到各大新华书店查阅资料。为了上好某个主题,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比方说,走进奥运这个主题,仅查资料就有了150多页,学生设计的各种运动标志就有200多份,让学生写的有关奥运的感受就有100多份。又比如 “真情传递,情系灾区”这个主题,从让学生查资料——设计教案——确定主题——设计主题——制图——做样片——缝制布艺爱心蛋糕,历经两个月。当上完这堂课后,我的心情有说不出的喜悦,惊叹自己真是设计教案的天才。可是事过一年,我再想上一堂真情传递——情系5.12这个主题时,竟无从下手。学生确定的主题,设计的教案,蛋糕的模型,样片,早已让我当垃圾扔掉了。“我做主,我创新”,这个主题,我指导学生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个主题是以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指导学生画科学幻想画,进行发明创造等。虽说学生最后取得了一些成绩,有2位学生获区级奖,但我认为这个活动,给我今后教学留下的资源太少了。当时,很多原始资料因为没有及时整理,结果这些宝贵的原始资料都不见了。比方说让学生画科学幻想画的底稿,虽说现在我的手里有许多成品的科学幻想画,可是学生原始的底稿我现在认为更值得留下,因为学生的底稿与成品有很大的出处,这表现在很多底稿设计的很好,但画到4K的大纸上,因为许多原因(不会上色、不会构图,常常有一个很好的创意,不一定有好的作品。)而且从这些底稿中可以看出学生无穷的创意,更能发现问题,为今后再指导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提供可靠的依据,只可惜,这些宝贵的资料当时被我当成垃圾扔掉了。

自己写的教学反思当时因为没有及时归纳、总结,现在看起来都是杂乱无章。要想再上某个主题,还需要重新开始理清思路。当时,储存在电脑上的资料,要么重装电脑程序时删掉了,要么东一个文本,西一个文本,没有建一个完整的文件夹。若当时上完某个主题后,立刻就归纳哪些是学生查阅的资料,那些是学生做的作品,哪些是老师的指导方案,当时打一个资源包就好了。现在用起来就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再下功夫查资料,这样就给自己省下了许多备课的时间,且以前写的大量的课后反思,若当时就归纳整理,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不至于上交论文时在网上四处下载。岂不知,最好的文章就是自己亲身经历后写下来的,只不过,当时自己视而不见。

现在,我想如果从第一天上综合实践课起,每次上课的指导方案都打成一个资源包,那么,我现在备课、上课就很轻松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坐享其成,只需打开资源包,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就可以了,不需要再重头来。这样认真归纳,总结两年,自己就可以开发一本校本课程了,何乐而不为。但现在,上每一个主题时,还要从头再来,可悲,自己忙得无头绪,很累,且不出成绩,所以我建议所有的综合实践课老师,不仅要做一个善于开发、利用资源的人,还要做一个善于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如何做个归纳整理资源的有心人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及时性。

1)指导方案及时性:老师应随着活动的开展,人员的变化及时归纳整理指导方案

2)反思及时性:及时归纳哪些反思属于教学日志,哪些反思属于教学案例;哪些反思属于教学叙事等。

3)批改作业及时性:及时归纳整理各个班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学生作品及时性:及时归纳整理各个班学生的作品,包括好作品和不好的作品,最初底稿和最后的成品。

5)学生写的感受及时性:及时归纳整理各个班学生写的感受,包括学生写的好的和不好的感受。

6)搜集资料及时性:包括学生的资料和老师的资料。学生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老师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视频光盘等。

7)多媒体案例及时性:及时做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多媒体案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