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5-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以传授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权威-服从”。而《语文课程标准》则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前进,教师是这场改革的核心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身份的转变是变化的重心,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和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动摇,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很多教师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合作参与度就不均衡,有些小组角色分工不到位,没做好提前的准备就匆匆讨论,学生发言就没有中心,有的小组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价值,合作时只是在浪费时间等等。究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小组合作教学本身,而在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管理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设计师,更是主要管理者。

        首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例如我班共22名学生,我就将他们按4人一组分成6小组,男女搭配均衡,选语文成绩好,表达能力强的担任小组长,学习最差的担任副组长,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另外的两名选书写工整的担任记录员,一名担任资料搜集员。在教学《慈母情深》这课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6个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品读感悟讨论,然后各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体会到母亲的瘦弱;有的小组说:我们采用抓重点词进行动作演示体会到母亲的通情达理,有的小组说:我们通过搜集作者的资料,更进一步理解了慈母伟大的爱…….一节课下来,大家兴趣很浓,突破了重难点,也学得轻松愉快。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分组法,不管怎样分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便于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让学生时时感到新鲜有趣,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活动时,要及时表扬那些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就当好了“管理者”。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也很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总设计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我在教《给予是快乐的》就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这个故事好看吗?之所以最好看是因为故事一波三折,而故事一波三折是因为故事中有误会?有几次误会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最后发现收效很大。同时我在设计这一课时事先预设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小组学习的学习时间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考虑的。

        二、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促进者”

        学生性别、能力、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在小组合作学的过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此时教师就不应以统治者的权威自居,而应当好“促进者”。当小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理清讨论的过程,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领他们回到讨论主题,当小组内部合作不合谐时,教师应及时干预,调解,当小组合作的方法行之有效时,教师就可把他们作为典范表扬,把他们的方法作为经验宣传。例如我在进行《童年趣事》作文教学时,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一个小组因两个争强好胜的男生争着在小组发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而动手了,我便及时进行调和,化解矛盾,最后他们俩都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的趣事,赢得全班同学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再一次证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促进者”的重要性。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当“参与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开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促进者、管理者、例如:我在教学时参与最多的就是当小组中进行汇报交流时,我便经常作为小组的一员来发言,有时就作为女性代表进行补充,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当好“管理者”、“促进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让师生合作精神得到发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