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的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始尝试改变。因为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年初,我申报了校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有效合作学习方面
开始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学习、小组分工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小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给孩子们交流与表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但是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发展,我们发现真正要将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
很多时候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然后布置一个讨论的问题,教师随便走两圈就是合作学习;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频频叫学生小组讨论,为合作而合作……而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让合作学习成了一部分学生谈天说地的良好时机。
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课题组开始积极思考: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课题组在有效合作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学生合作,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传统的教学,总是老师根据教参、个人领悟等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此目标展开教学。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开展有效合作学习,我开始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开始我让每个学生单独回去思考,然后第二天交流,然后再出示我所确定学习目标,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发现自己独自定向,缺乏广度、深度,开始意识到必须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接着我就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这样所定的“向”慢慢开始具有广阔性、深刻性,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而这一措施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众多的合作形式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合作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方便,会让前后四个同学围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但实践发现,这样的分组存在很大问题,有时一组的人全是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合作讨论很积极热烈;可有时一组四人都比较内向,合作学习时整组成员都低头不语,教室里瞬间变成了两重天;还有一些同学,平时表现就很不错,于是在小组中他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组长,每次汇报学习结果都成了他的“一言堂”,结果课堂又变成了优秀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其余一部分人只能成为衬托“红花”的“绿叶”,这样的安排根本没有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究、讨论,我们认为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学习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朗读、争辩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要保证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当然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在巡回中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交流等巧妙指点,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辅导,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三、有效运用合作学习,抓住合作时机
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所有内容所有时候合作学习。它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且合作也并非一定在课堂上完成。经过课题组的研究,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合作学习。
1、预习合作
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两者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增加了知识量。例如,在教学六上口语交际《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时,我让大家按小组收集资料,组长可自行安排组员任务,然后我组织两个小组合并交流,分享成果,大家都了解了更多少数名族的相关资料。
2、课堂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我们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组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其它成员的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共同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合作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情景表演,而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表演过程中,往往能让老师发现孩子身上的很多闪光点,而学生也会非常开心投入到表演中来,对培养其大胆、自信很有益处。五六年级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剧本题材的文章,老师可以合理利用,展开合作学习表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课外合作
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因此,课外我也会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有合作价值的学习情况(如作业、默写等)开展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请同桌和组长分别把关,指出不足,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尤其是同桌纠错时,比自己做作业都认真。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必然会形成一种风气。同时,老师也可适时地布置一些适合学生课后合作交流的作业,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记得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我就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搜集有关爱国的文章、诗歌和歌曲,并利用课余时间与组员一同分享,那几天,走进教室总能听见几个男高音在高声演唱“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几个比较喜欢朗诵的孩子则凑在一起朗诵这爱国诗歌……这么好的自觉的学习氛围,让我十分感动,而孩子们也真正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另外,作文批改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阵地。在完成作文草稿后,我会让大家在合作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大家共同修改,再每组推荐一篇进行全班的交流分享,这一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其实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家的写作能力。
以上只是我们课题组在语文课堂有效合作学习方面的一些简单尝试,但有效的合作学习并不是轻易就能达成的,这需要教师对合作团体的组成精心安排;对合作团体的活动精心组织;对小组成员的合作习惯精心培养;对合作活动的时机精心把握;对合作中的多种因素精心处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杨颖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 陈燕 杭州大学教育系
[3]王国章、吴永玲:《合作学习及其尝试》,《教育改革》199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