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申请议定书
发布时间:2015-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婷

 

武进区崔桥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请议定书
 
 
 
 
 
 
 
 
 
 
 
 
 
 
 
 
 
 
 
 
 
课题名称小学生计算题易错类型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吴婷               
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申请日期      20131230   
审批日期                         
 
 
 

课题名称
小学生计算题易错类型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起止时间
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
1、《小学生计算题易错类型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2、学生计算的计算力和准确率的提高。
3在研究过程中生成的优秀论文、成功案例、视频资源等。
4、探究出易错类型应对的策略。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吴婷
27
小学一级
数学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分工
董晓华
小学高级
数学
配合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各阶段的研究报告撰写
吴婵玉
小学高级
数学
高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彭建国
数学
高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聂玲
小学一级
数学
低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丁文怡
小学高级
数学
低年级数学计算题课堂指导
许丽
小学一级
数学
低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丁婷
小学一级
数学
中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诸琰琳
数学
中年级数学计算题易错题的整理并探究策略
平金华
数学
中年级数学计算题课的展示并研究策略
 
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在小学数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计算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充分体现出其基础性和工具性。然而随着计算器、电脑的普及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越来越低。我们所在的江苏省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不少老师和家长对于孩子素质培养较为重视,往往也容易忽视孩子计算方面的薄弱,容易把计算上的弱势归结为粗心。我们所在的一个学校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乡村小学,对于计算的教学一直相当重视,但在近年来历次计算题测验中,发现各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薄弱。无论是普通计算还是估算、简便计算上都显出相对的弱势。小学生的计算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错误原因都归结为“粗心惹的祸”。由于计算能力较差,造成一些同学厌恶数学,逐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数学成绩一塌糊涂。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种情况加以研究。
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得心应手。
 
 
1、学生计算题易错心理的分析。通过对学生在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试卷上计算题中的错题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找出造成计算错误发生的心理原因。
2、学生计算题易错类型分析。在平时的作业中或者一些考试中有意搜集下错误的题目。在同一年级中对搜集的错题将错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学生易错的类型,并且以年级为单位调查研究。
3、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策略的研究。结合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因材施教。将错误的题目在平日的练习中多次拿出来练习,让学生对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4、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平日作业中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做题的标记号习惯以及检验的习惯。
5、在学生的反馈中检测研究的有效性。通过精心设计计算题,针对学生易错题进行再测,检测教师采取的策略是否切实有效。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在做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问卷法和访谈法:儿童有自己的思维,即使是题目做错,也有自己的理由。通过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才能进一步分析其出错的原因。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2~3月)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阶段(2014年3~6月)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分析课题,制定学习任务,学习相关书籍。
2、针对教师所学有关课题内容书籍,写反思与感悟。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 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 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 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错误较多的类型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四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6年9月~10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 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 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 整理、归档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中期评估情况

             前阶段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课题组填写)
 
评估组意见
 
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结论
 
 
 
 
 
                             盖章: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