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崔桥小学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 美术课堂中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 何蓓蓓
工 作 单 位: 武进区崔桥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鉴 定 方 式:
鉴 定 日 期:
武进区崔桥小学教科室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职务、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
1 |
何蓓蓓 |
美术教研组长 小学一级 |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
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研究目标
1、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在不放弃双基的基础上,如何体现创新能力的操作策略,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使美术课程的内部结构得到调整,美术课程内容得到优化,并创建有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3、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乐学中在创新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了在“双基”的基础上,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审美文化素质,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搜集素材,加工整理,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 新课改后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大胆创新,但万不可只注重创新课堂形式,而忽视了美术双基的传授,毕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这一总目标是建立在对双基掌握提升的层面上的。如《画脸》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不同色彩、不同图案分别代表的意思,掌握调涂颜色的基本方法,最终提高学生对传统国粹审美的认知。如果让学生随心所欲胡乱涂鸦,演绎成现代的化妆舞会,那将失去美术教材实施的意义。再如《动物明星》一课,如果衍化成集动物猜谜活动、动物表演活动为一体的“大杂烩”,就使得美术教学失去了学科本位,学生在课堂中汲取的美术语言甚少,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则产生了偏离。化妆舞会的乐趣毕竟不能代替脸谱设计课的学科价值,至于动物“大杂烩”离教学目标也相距甚远。没有美术双基的支撑,所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只能是留于表面的一种“无意识”活动。 如果说教学的整体设计是贯穿于课堂的主线,那么双基教学则是这根线上的一个点,它依存于课堂主线上,却又不太突出。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开展双基教学时要达到雨过无痕的效果,这样既不影响整个教学的创新性,又解决了因缺少传统训练带来的不良后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学设计者面对双基教学不是避让,而是巧妙地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让它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而且与整个教学紧密结合、恰到好处。 如:《点线面》一课教学,可设计“试一试、比一比”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先试着跟着老师一起画装饰的点、变化的线,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变化,与老师的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趣。很小的一个环节其实就是双基教学的艺术转变。 诸如此类,如:练一练、做一做、学一学等多种教学环节都是双基教学的艺术化加工。总之将传统单一的双基训练转换成丰富多彩的双基学习环节,巧妙融入到教学中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充实、有效。 (二)研究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1、创新能力归纳如下: (1)、好奇心;(2)、一种热衷和兴趣;(3)、发散性思维;(4)、获求秩序的能力;(5)、调动一切感知器官的能力;(6)、一种分析和批评的能力。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手段、恰当的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诱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校级公开课《蔬菜的联想》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导入是“变魔术”,把一个普通的茄子放进我假设的“魔盒”,随着全班的倒数我从盒子中取出事先用茄子做好的一个憨态可掬的企鹅。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被激发出来,“茄子怎么变成企鹅了?”伴着学生的疑惑我顺势说:“你想当魔术师吗?要做一个好的魔术师首先要善于观察。”自然的导入了教学内容,也激发的孩子们的兴趣。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多种感知器官。 2、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思维的发散性为特征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推陈出新,产生一系列新形象,新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定势心理制约着人的发散思维。学生从刚刚入学我就发现,大部分的孩子接受的学前美术教育基本上以临摹或学习简单绘画技法为主。他们所画的房子就是一个长方形加上三角形屋顶,再加一个田字形窗户。树画得像蘑菇,甚至连太阳的位置都差不多,存在思维上的定势。如果不打破这些定势,思维就不会活跃,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创新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个事物,力求学生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去表现它。 如:画树,通过让学生事先观察树,我带领学生分析树的结构、外形及一年四季的变化,再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树。最后让学生自由画一幅有关树的画,许多同学都大胆创新,画出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树,以及花草、小动物、小鸟等,有的还画出了晚上的树林,真美!我想这就是创新,就是在原有模式上的新突破、新拓展。 (三)研究了如何优化课程内容,启发想象 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能力。 1、 添画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根香蕉,让学生上台添画。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显神通,一个个争着上台添画,结果有的添了盘子,有的添了其它水果,有的添了一只猴子,正在往嘴里送香蕉……让人忍俊不禁,意犹未尽。 2、 课文想象画 让学生给学过的课文画插图。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检验。如:学了《乌鸦喝水》一文,根据课文的描写和图画,我让学生想象乌鸦有没有别的方法喝水,或者是又发生了什么新情况等等,并把它创作成画。学生想象奇异:《新乌鸦喝水》、《五只乌鸦找水喝》、《城里的乌鸦》……等。作品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 3、 画科学幻想画 这是儿童最喜欢的绘画形式,也是想象与创造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孩子爱看科幻动画片,听科幻故事,甚至做梦都是科幻世界。什么星球大战、恐龙时代、未来世界、发明创造……头脑里对科学的幻想比较感性,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教师在表现技法上略加辅导即可。 除了以上三种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把局部变完整,画诗歌、换背景等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学生的美术作品一定会洋溢着创新的灵气,闪烁着创新智慧的火花。 (四)、研究了个性化学习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上。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证的判断课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它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一种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例如:我让学生选择自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并将这些作品放大展示给其他学生,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再对自己的作品做评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让家长、其他任课老师看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这都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我则通过比赛、展览、自我展示等形式来达到评价的目的,这些方法都能鼓励学生继续创新,不断进步。
|
四、研究成果
1、通过本研究,教师达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2、通过本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合理的“扶”与“放”,创设了轻松的创新学习环境。 3、通过本研究,教师做到了合理评价学生的想象作业,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辅导方法。 4、通过本研究,学生可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事物,增强了对事物的记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养成了积累美术素材和想象的好习惯。 6、通过本研究,学生能达到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和美术工具进行美术想象创作,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几种技巧。 7、通过本研究,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要明显提高,部分学生要拿出构思新颖、画面完整的作品,做到合理评价别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8、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想象兴趣明显提高。 9、学生的想象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实验班的学生发散性思维想象、创造实践能力明显增强。从比赛中,实验班的学生获奖率明显高于对照班。 10.其它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公开课
(2)课题研究教师、学生获奖统计 2009—2011年教师、学生获奖情况
|
五、成果推广打算
该课题成果主要表现在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若干策略上,我们将从课题组到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能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实践中,我们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和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推广。因此,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们打算继续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将尽力把我们的课题成果在校内展示出来,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作品的成长体现我们的进步与努力。
|
六、鉴定情况
鉴定组成员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工作职务 |
技术职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定意见 |
|
||||||
鉴定组 组长、 副组长 签 名 |
|
崔桥小学教科室审核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