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备这四种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才能为其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将立足课堂,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提高数学教师业务能力为重头戏,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使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研究目标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为本课题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2、继续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初步提炼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研究内容
1、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并有相应反思。
4、加强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装订,在研究过程中,勤于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小结和论文,及时汇总上传。
四、研究措施
1、重视理论交流
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课题研究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课题组成员将根据学校课题计划和本组课题计划制订详尽的个人计划,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探讨性。
2、广泛开展活动。
我们将注重典型引路。即课堂试验、探索和总结,然后推广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广泛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评课、座谈、研讨等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上传网络获得指导。
我们将要求教师把教科研活动搬上学校专题网站,拓展交流范围,及时得到专家指导,让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和思路及时提升。
4、反思过程探索经验。
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反思,以案例评析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作探索性思考,撰写论文和经验文章。
5、资料收集整理。
课题研究人员各自完成自己的研究任务,并且要善于及时书面小结。课题组负责人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课题研讨材料。
6、研究成果小结。
每个学期一小结,研究教师分别梳理研究成果,各位教师在学期末写好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并形成阶段性反思报告。一些经验成果性的展示课,要刻录成光盘,集中收集。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学期计划。
2、召开课题组组员会议,部署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3、课题组成员认真钻研总方案。
4、每位课题组成员撰写好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开展课题研究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经验。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并上传到学校网站。
四月份
1、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学习研讨体会,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2、 组织教师听研讨课,做好课前的相关资料搜集、阅读和课后的研讨评议工作。
3、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组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内容等,并上传到学校网站。
五月份
1、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2、开展课题论文研究并撰写,积极投稿。
3、做好学期阶段、小组阶段和个人阶段性总结工作。
4、进行学期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并上传到学校专题网站。
6、课题组长收集整理教学设计、成功案例赏析等,做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六月份
1、进行学期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2、整理搜集资料,分类入盒。
3、召开课题组会议,集中交流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二〇一六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