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艳学习笔记及研究反思
发布时间:2016-04-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俞秋枫

 

一、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目标。
1获取信息能力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能利用媒体和网络获取信息;能通过人际交往获取信息;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信息。
2识别信息能力能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能甄别信息的优劣;有自控、自律、自我调节的能力。
3储存和整理信息能力能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能快速识记有用的信息;会利用计算机存贮信息。
4运用信息能力会使用收集的信息;能把信息创造性的表达出去;能够产生新的信息。
二、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内容。
 
年级
培养内容
低年级
如何从辞书中查找信息;如何在家庭藏书中寻找信息;如何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信息;如何向他人咨询信息;怎样区别信息是否有用;如何快速背诵信息;怎样使用收集到的信息。
中年级
怎样从报刊杂志上了解相关信息;在书店怎样找到所需书籍;能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信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辨别信息的真伪;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能把收集到的信息创造性的表达出去。
高年级
在图书馆如何检索、查阅书籍;怎样上网搜索网站、网页;如何下载和保存信息;怎样进行人物访问;如何调查社会现象;如何树立健康的信息态度;怎样创造性地运用信息
 
  
三、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多渠道,多途径的。我们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基点、以社会为依托,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互通的培养路径。
1.以学校为中心。
在培养小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过程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过程具有目的性强、系统完整的特点,而社会和家庭教育却随意度较大,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培养计划由学校提出,下发给家长和社区,分头实施。学校则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学科渗透,配合各种实践活动交给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以家庭为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更是我们教师的得力助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就需要家长为他们提供条件,给予指导。
3.以社会为依托。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将教育问题大包大揽,封闭办学,造成社会其他部门和人员教育观念淡化,丧失责任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脱节,社会教育资源极大浪费。社区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无疑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与周边社区取得了教育认识上的一致,在社区的帮助下,就会建立社区活动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
 
反思: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十项具体目标之一。高年级段更有这样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语文课本中也把“查找资料”写进了很多课文的课前“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小学生将课堂内搜集到的信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并且将课外搜集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效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孩子所具有的必备素养。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