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多种形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串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迪拜街头的美丽风光,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中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由题入文
1、教师板书“沙漠”一词,启发学生: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
教师再板书“绿洲”一词,引导学生交流:读着这个词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这样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绿洲恰恰就分布在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沙漠中。沙漠中的这些绿洲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乘坐飞机到我们亚洲的西部,阿联酋去参观一下,读题:沙漠中的绿洲。
二、检查预习,触摸字词
1、师:首先让我们透过文字,自己去沙漠中的绿洲旅行一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
2出示第一行词语:盐碱 恶劣 白茫茫 不毛之地
(1)谁来读一读第一行词语?
预设:●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
●声音很响亮,读得很正确。
(2)这组词当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①“盐碱”是其实就是白花花的盐,如果土壤中盐碱的含量高的话,还能长出花草吗?能长树木吗?能长庄稼吗?是呀,这样的土地一片荒凉,什么都长不出,这样的土地就是——(板书:不毛之地)。
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理解了两个词语,所以,抓住词语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帮助我们弄懂词语的意思。
②这一组词语中有一个生字,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劣”字。第一笔“竖”挺老实的,规规矩矩地写在竖中线上;第二、三笔是“左右点”,左点低,右点高,同学们要记牢;第四笔 “撇”画要舒展。下面的“力”写得窄一些。
③不管做什么事情,少出力气,总是做不好的。所以,“劣”字有不好、坏、低下等意思。
④请同学们在书后田字格中把这个“劣”字描红1遍,临写2遍。(出示正确写字姿势图,配音乐和文字:写端端正正的字,端端正正地写字)
2:出示第二组词语:漂亮 绿树成荫 鲜花遍地 星罗棋布
(1)谁想来读读这组词的?读得很准确!声音真响亮!
(2)理解“星罗棋布”(逐字理解,看图理解)
(3)齐读:我们再来读最后一组词语
3:出示第三组词语:代价 挖去 填上 培植 侍弄
(1)指名读
预设:●侍是翘舌音,你读得很正确,值得表扬,谁还愿意来读一读的?
(2)这组词语有不理解的吗?侍弄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来说说看? 预设:●精心——
●但是课文中为什么用侍弄,不用照顾、培养呢?我们先来看看古文字侍,(出示古文字“侍”。)这个字左边像什么,这个人正弯着身体,伸着手臂,右边是一座寺庙,人到寺庙里来干什么?人们去寺庙烧香拜佛都是非常虔诚,非常恭敬的,所以说文解字中说:凡言侍者皆含恭敬奉承之意,也就是说,用到这个侍一般都有恭敬、仔细的意思,那么你能借助这个字再想想在课文中侍弄是什么意思吗?你真聪明,借助古文字的造字原理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作为奖励,请你把屏幕上的这行词语读一读。现在请同学们把屏幕上的词语一起读一遍。
3、词语大家都会读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这三行词语,你能发现每一行都跟什么有关系吗?
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眼就看出了第一行的词语写的是沙漠(这一行词语后面出示沙漠)第二行呢,你说的没错,第二行写了绿洲(第二行词语后面出示绿洲)第三行呢?对,第三行写了人们把沙漠变成绿洲怎么做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读课文
1、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再来读一下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在预习的时候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难读?既然大家觉得第三自然段最难读,我们就一起来啃啃这个硬骨头,你们自己先练一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指导朗读。
预设难读的句子:
①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②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突出环境的恶劣)
③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花费的代价很大)
你读得很通顺,可是我刚才下去听你们读时,发现这句话很多同学读得不太好,这句话是由三个小分句组成,是一个长句子,要想把这个长句子读好,关键要读好停顿,听老师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出示停顿的符号)谁想来试一试的?
指一生读第二句,能不能改成:“土和水都是咸的?”分开说更能强调环境的恶劣。
出示第三句,这句话中重复的部分是“买来”,为什么要把三个买来分开说,而不是直接说成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呢?是为了强调花费的代价很大。
第三自然段中难读的地方我们会读了,现在你们把这个自然段再练习一下,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出示句子“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你是怎么概括的呀?(独具慧眼)
小结:是呀,我们抓住自然段的中心句就可以概括段意了。
2、指生读其余几小节。
第一小节:
这里的绿洲指的是——城市,是的,这儿的破折号起的就是解释说明的作用。
这些城市都属于阿联酋,指生介绍阿联酋。这就是阿联酋,它位于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上,是一个盛产石油的沙漠之国。正如刚才那位同学介绍的,它的全名叫——(生读)这个国名比较长,我们再读一遍。它又简称阿联酋,迪拜是它的第二大城市。那里全年气温偏高,雨水稀少。
第二小节: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画面读出来,你真了不起。
第四、五、六小节:请三位同学合作朗读。
听了这三位同学的朗读,我们知道了迪拜之所以能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是因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齐读第七自然段。
(二)理清脉络
1、课文会读了,这些生字词也学会了,(出示词语)现在我要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了,你们敢接招吗?请你们选用这些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刚才做到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两点完整、准确(贴词条完整、准确)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概括文章内容除了做到准确、完整,还要做到简洁,而这也是对我们来说最难的一点,今天王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方法——提取关键词。刚刚我们是根据这些词语来概括主要内容的,那我们就先试着从这些词语中提取关键词。我们先来看第一行围绕什么词来说的,你们想提取哪个关键词?(沙漠上画圈)第二行呢?(绿洲上画圈)第三行你又想提取哪些关键词?
3、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交流交流。那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把沙漠变成绿洲呢?加上目的,主要内容就更完整了
主要内容:为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辛勤培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了绿洲
4、主要内容我们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了出来,那课文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写的是阿联酋人民培植和侍弄花草树木的过程?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把3到6自然段放在一起,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和第一自然段联系紧密,还是跟3到6自然段联系紧密?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就把第二自然段放在下面,所以(2——6)小节就是第二段,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所以刚刚概括的主要内容就是他的段意: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精心培植和侍弄花草,建成绿洲。
5、第二段的段落大意我们已经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出来了,那剩下的第一和第三段,你们能不能也用提取关键词或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一下段意呢?
出示:默读第一及第七自然段,用提取关键词或抓中心句的方式概括段意,并圈画出关键词或句。
第一段:在阿联酋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
第三段:有了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提取关键词或抓中心句的方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段落大意,希望大家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去。
2、留下思考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曾经的迪拜是一块不毛之地,可现在却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神奇呢?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