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让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1.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育的根本依据,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越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小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除了有高素质的教师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是否能完全成功还取决于是否正确选取了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的生活化教学内容。
2.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
①突出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规律。
②内容要贴近少儿的生活与学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浅显易懂。
③侧重听说,辅以读写。而且教材的课题应该尽量是与学生生活有关,这样能更容易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3.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具体运用
①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等,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首先让全班同学都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让学生在取名字的时候感受英文名字的特色,并且在日常上课或者课间鼓励大家用英文名字称呼对方,营造英语氛围。当课内的对话需要学生扮演时,把对话里面的人物名称换成扮演学生的英文名称,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身份对话而不只是模仿。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以致用如“what do you want to pain?”想必学生会热情地跟你交谈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会学习到原本不会表达的英语。这种“交谈式”的学习英语法是值得提倡的。学习书本上的对话更多倾向于为了学习句子而学句子的感觉,但在真实情境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学生会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②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出发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和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还可结合教材适当拓展,PEP小学英语教材里面有几个单元是涉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内容,如PEP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册第四单元,《My Home》和第六单元《My Family》这些都是直接和学生的家庭生活有关的,可是课本内容是单一的,我们的孩子却是来自各种不同的家庭,只有拓展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内容才能让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孩子学的知识和生活相通。如书本上有介绍长辈的职业是teacher、doctor、nurse 、farmer等,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学生的父母或者亲戚是当教师和医生的呢。不能让学生为了学会teacher这个单词,让他们说“My mother is a teacher”这样的谎言和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英语,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出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内容。
③从学生学校生活出发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校园里的许多设施:教室、操场、体育场、电脑室、舞蹈室等,还有学校里的人物:校长、主任、同学、同桌、老师和学生等。这些学生每天都能接触的人和物都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如教授PEP第三册第一单元《My classroom》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东西并自学它们相应的英语单词。上课时让学生先“教”,可能学生还会把扫把、垃圾铲、红旗和讲台等东西都自己学会了。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能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东西并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在生活中。
④从社区生活内容出发
社区的生活内容包括公园、商店、图书馆、电影院等。孩子们经常去超市和公园,能见到、买到许多常见的物品,教师们可以从中选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例如,教食物和饮料的词汇时,可渗透教学“How much is i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o you like noodles?”等句型。并且模拟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们扮演顾客或者售货员。在教《Natural park》这单元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家长带他们到附近的自然公园游玩,如果条件不允许的就让学生以采访形式搜集关于自然公园的情况。
(二)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
1.教学环境的概念与作用
教学环境是现代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教学环境作为一处特殊的育人环境,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设计的,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
2.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与作用
英语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要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软环境是指为学生营造听说读写英语的氛围。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脱离了一定的语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达,难以发挥语言在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而且英语是一种外语,没有母语得当独厚的语言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3.具体措施
①调整座位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形或V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U形或V形,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景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它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②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表示想象的内容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感知是认识其他活动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3]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如教家庭成员的词汇和询问职业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情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③联系生活,运用英语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习。[4]小学生天真可爱,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因此,英语课上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创造真实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使扮演者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如在学习有关职业类的单词时,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对话,练习句型。
④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
运用多媒体设计对话的情境、播放录像或者展示戏剧情景,可以改变狭窄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促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学习。在任何受现实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所学知识。[3]在现实课堂里,可以利用的道具和条件都有限,多媒体就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多媒体具有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的特点。无论是关于历史的还是未来的,无论是关于中国的美国的甚至世界各个地方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视频。
⑤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
要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首先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生活经验有哪些?毋庸置疑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种大家日常生活的习惯都是大致相同的。在教Festival(节日)这个话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该节日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某种庆祝形式组织课堂,如以圣诞节为话题,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布置课室,渲染课堂气氛,如果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以party(派对)的形式组织课堂,其它节日亦然。另外每当周末、劳动节、国庆节等假期结束,学生回来学校的时候,相信都有很多节目想和大家分享,适时组织一堂口语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即时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且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联,必须和生活有机整合才能发挥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朱高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