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计划(2024.09-2025.01)
本课题作为校级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理论学习研究,在本学期开展实施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研究目标
增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确保班主任具备识别、预防及初步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及社交技能。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一套适合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二、研究内容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了解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及需求。
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路径探索:研究如何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效果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三、研究措施
专业培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
资源共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方便班主任获取教育资源和信息。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个案研究:针对特殊学生开展个案研究,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组织班主任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研,收集数据和信息。
十月份:
分析调研数据,了解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开始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注重融入三全育人理念。
十一月份:
在实验班级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变化。
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研讨,分享实践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教育合力。
十二月份: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中期评估,记录变化,分析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法,优化课程设计。
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一月份:
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具体工作安排,我们期望能够在九月份至一月份的时间段内,有序、高效地推进《三全育人视野下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实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