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用饱满的声音演唱《学习歌》,以音乐元素,来感受歌曲表达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实践。
2艺术表现:通过课堂活动,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创意实践:用打击乐器或者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更好体现歌曲活泼气氛。
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歌曲,表达乐观积极的态度。感受学习这件事的重要,发扬中华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体会作品深刻内涵基础上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好
师: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问好方式,同学们做老师的回声。
(师出示课件衬词部分)
师:再一次,两句旋律有什么联系?(运用了同头换尾的重复)
师:加上有趣的衬词唱一唱。
师:谢谢你们的热情问好。作为奖励,老师为你们带来一样宝贝
(出示课件"三字经")
2数板练习
师:大家可别小瞧它,三字经可是中国的瑰宝,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原本节奏)
师:朗朗上口,引起我的童年回忆
师:我们换一种节奏来念一念.
师:像这样有节奏地朗读在音乐课我们称为数板。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数板,同学们能来挑战一下吗?我打一句,你跟着说一句。
(按节奏念一念)
师:我用响板为你们伴奏(师换响板节奏)
师:想请你们为我伴奏(学一学响板节奏)
师:让我们边拍边说,(响板交给一位同学)
二新授
师: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传统美德,老一辈留下来的金玉良言传颂至今,看看我们现在是怎样传唱的?遇到熟悉的地方,请你们轻声跟唱。
1(初听<学习歌>)
师:一首美美的歌曲,一个深深的道理.说说你的听后感。
师:这是一首曾获2010年中央电视台全国儿童歌曲大赛铜奖的歌曲,是一首深受新时代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父母长辈用朴素的语言,自身的品行循循善诱地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统美德.何老师也想跟你们合作唱一唱,粉色回声和数板部分你们演唱,剩余部分我来唱,请同学们关注歌曲的演唱顺序。
2合作学习歌,了解演唱顺序
(关注演唱顺序,并提出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第一部分
师:何老师演唱的时候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我们先看歌曲前半部分,跟琴唱谱,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使用了怎样的作曲手法。(同头换尾)
师:你能和老师一起来接口唱一唱吗(生唱头,师唱尾)
师:我们填上歌词试一试(跟琴分句学唱前四句)
师:我们依旧接口唱,这次我唱头,你们唱尾(师加上动作)。
师:我们把这一部分完整来一遍(错误地方加以纠正,不同尾巴)
4学习第二部分
(师直接跟下去第二部分)
师:说说刚才接下来的这部分情绪有什么不同(更加热情)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多处运用切分节奏,把歌曲推向高潮)
出示切分节奏
师:我们来把切分节奏念一念,来看一看歌曲中切分节奏的运用。
出示歌曲中切分节奏按节奏念歌词
师:我们按照节奏一起来念一念
演唱第二部分歌谱
师:配上旋律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们来倡一唱歌谱
尾音的处理,唱几拍?
完整演唱第二部分
师:试着填上歌词唱一唱。
完整演唱
师:迫不及待完整演唱了。注意声音的饱满,演唱顺序和情绪。
师:怎样让我们的演唱情绪更加轻松愉快呢(演唱部分加上肢体动作,数板部分加上打击乐器)
加上动作和打击乐器
(按节奏练习)
师:让我们边歌边动,一起唱响我们的学习歌。
四:拓展
师:一首动听的歌曲,告诉我们一个深远的道理“活到老,学到老”。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歌手:冯晓泉,他是新民乐的发起人和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冰糖葫芦》《中华名谣》《霸王别姬》
师:我们来听一听《霸王别姬》
五:总结
师:我国的传统美德如百花争艳,飘香万里。我们要把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播放《学习歌》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