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的活头源水——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7-11-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俞秋枫

微信图片_20171106101416.jpg

寻找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王娟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搜集处理信息,不仅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搜集与处理信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要想对文章有全面、准确的理解,要想写出优秀、创新的作文,要想清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身语文信息资源的储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否有效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对信息资源的储备起着关键作用,它有如“源头活水”能使“渠塘清澈”。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要重视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阶段目标中也有如下描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3~4年级);“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5~6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也把“查找资料”写进了很多课文的课前“预习”、“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是语文教学的一向目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局限于现有的教材资源,应根据课文特点,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大自然,走进多媒体,全面搜集相关信息,并学会正确处理这些信息,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

然而我们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从操作情况来看,对于收集资料这项作业,学生完成质量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很被动状态,行为表现较为消极。 

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收集资料缺乏足够的兴趣。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不得不从一些教辅书上摘录一些,或者干脆照同学抄一两句,纯粹是“只求有,不求好”。比如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阿联酋和迪拜保护环境的相关资料,课很多同学都是敷衍了事,随便在哪里抄上一段就完成了,根本就没有去好好搜集,更没有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所以,课堂交流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有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同一出处;有的同学搜集的资料特别简单,涉及范围很狭窄;有的同学则搜集了满满几页纸的资料,读一遍也要十来分钟,有的是文中的字都不认识,站起来念都念不通顺,到最后读的人似懂非懂,听的人更是稀里糊涂,甚至某些资料与收集的目的大相径庭。这时的课堂交流与其说是资源共享,还不如说是浪费时间。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围绕主题收集的信息比较单一,大多数只有文字资料,不会进行图片、音像或其他资料的收集。可以这样说:从某个角度来看,收集资料在众多的学生中早已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更谈不上什么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收集资料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重要的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室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

(一)经常表扬,激发兴趣。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这样说:“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表扬对孩子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眼神都能给孩子们的精神以极大地激励。所以对于学生搜集的信息,我会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孩子们,增加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你真了不起,能自觉收集资料;你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了解这么多课外知识,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教师真诚的表扬,会让孩子乐于向大家展示他搜集和处理的信息。为了让学生学有榜样,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搜集信息,平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搜集相关资料,打印好放在教室的资料角,学生有时间就自觉拿来看。

(二)创设平台,大胆展示。

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很多孩子根本没有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打击。因此除课堂展示外,教师还要努力创设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机会。平时我会利用空余时间,展示学生搜集得比较好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内容。还会要求学生每天搜集1-2条新闻,在晨会课上当一当“小小播音员”,既培养他们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训练做多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丰富了,因为知道有展示的机会,所以大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也提高了。 

二、让学生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要获取信息,有多种途径。

1、细心观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人物或物品外形等获取信息。

2、查阅书籍、报刊。平时多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经常浏览报纸,看看杂志。到图书馆、书店,通过检索等方式从书报、刊物等印刷品中获取信息。

3、上网搜索。上网搜索是当前人们搜集资料普遍采用的快捷方式。合理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学生能查到非常多的资料。

4、看电视、听广播。孩子可以多看一些新闻、科学、少儿综艺等节目,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认真听广播也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广播电台,校园红领巾广播站都是信息的有效传播点。

5、进行调查、采访。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孩子获得更真实有效的信息。可以到第一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也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访问有关领域的专家或人员。

三、教给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好信息后,老师还要教给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不然的话,学生搜集到的信息不一定适合学习的需要,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误导。      

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有:

分类法:能够按照简单的分类方法将初始信息进行简单分类;

归纳法:能够对具体化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筛选法:能够在众多的信息内容中进行快速筛选;

统计法: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整理,并得出结论;

组合法:能够根据不同内容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得出新的结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比较有效的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1、制作资料卡。可以记录原文的精彩之处,了解作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使用资料卡,易分类、易查找、易保存,而且资料卡由学生自己设计,积极性更高。

2、设立剪贴本。平时鼓励学生把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从报纸、杂志上减下来,分门别类地贴在笔记本上,还可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对剪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电子文件夹。现在家庭有电脑的孩子越来越多,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在网络中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直接保存在电脑文件夹中。当然搜集网络资料时,学生要学会审视、判断所搜集的信息,杜绝搜集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图片及内容。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掌握方法,并知道搜集资料要注意的事项,就能正确的搜集,同时慢慢学会把资料整理好。但是收集、整理信息是一项技能,不是一下子所有孩子都能做好的,教师应耐心、科学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有全程指导和互动的意识,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总结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有利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搜索、处理、运用信息的过程中,学到了语文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信息时代带给学生无穷的知识,就让我们语文教师领着孩子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贪婪地吸收养分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3]甘英、李剑检 《信息源与信息收集》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05 

[4]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