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策略的研究》>>《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15-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苏凤芬

  

执笔: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凤芬 龚美娟 
一、研究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误区重重,严重滞后。直到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已习惯用“公共思维”和“群性话语”来限制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自由,使作文教学一定程度上畸形化了。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法雷同,已成为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作文普通存在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假、大、空、千人一面等现象。为了彻底扭转学生作文局面,解放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我校设立了“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研究”的课题,目的在于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全面审视过去的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导致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有文风的,也有教风的;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的偏差。在理论偏差的影响下,作文教学的最根本问题是主体缺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如果要把作文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从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本质上来加以认识和解决,那就必须坚持作文个性化发展方向,走作文个性化发展之路。
1.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
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2004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它的核心理念与本质意义。在我国,广泛而深入地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在教育界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关注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作文个性化发展是社会大环境与教育小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生命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在作文教学领域中的反映。
2.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
过去的作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偏重习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指导,严重忽视对人的个性关照,所以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假、大、空”现象,成人化、模式化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让作文呈现出千人千面、百花齐放的景象,展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个性。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指出:“个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就是没有灵魂的作文”。要让学生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就需要彻底地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倡导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
3.作文个性化发展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课标》的写作教学建议中始终强调的是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如自主性,表现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则为“真实”之要义。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贯彻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个性与个性化
 “个性”一词是由拉丁语人格面具(Persona)演变而来的,原意是假面具,进而引申为一个人的独特心理特征,进入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般地讲,“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作为主体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体特征。”个性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从抽象意义上讲,它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个性的自由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意义上的个性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个人对社会的多层次动态关系,突出了个人的独立自主、独特价值和创造性。”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之一。
所谓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人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个性化的对象具有了期望中的某种程度的个性特点;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的个性特点使之具有理想的个性。这里的“化”具有转变、生成与发展的意思。个性化强调的就是个性的体现或建构的质量与过程。教育对个性施加影响的过程即是所谓“个性化”的过程,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2.作文个性化与作文个性化发展
关于“作文个性化”,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作文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与结果,最后形成具有鲜明主体特征的个性化作文。这一观点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学生。第二种是指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变化的质量和结果质变的程度。它既关注了学生作文的发展变化,也关注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上述两种观点都强调了“化的过程与结果,但都忽略了“化的方向与原则。作文个性化不仅是方法、过程和结果,还是思想、原则和方向。即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原则和方向。“个性化”是目标,“个性化发展”才是目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丰富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找出我校学生个性化作文缺失的原因。
2.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学生作文选题选材个性化的具体策略。
3.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教师对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指导策略。
4.通过研究和实践,形成师生对作文的个性化评价策略。
5.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让他们今后踏上文学之路奠定基础,也为将来培养语言学家、文学家等专门人才作好准备。
6.通过研究和实践,转变教师陈旧落后呆板的作文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我校学生作文个性化缺失的现象及其原因的研究。
通问抽样调查,弄清我校学生个性化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所在。
2.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明白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3.小学生作文选题、选材个性化策略的研究。
从学生习作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在自然中、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在阅读中寻找并搜集写作的素材,学会写真文做真人。
4.小学生个性化作文作前和作后指导策略的研究。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入手,作前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因需要而作文,让他们在自主作文中,凸显其主体地位。作后,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讲评,使学生乐于修改,勤于修改。
5.小学生个性化作文多元评价策略的研究。
从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层面入手,建立多元化的作文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6.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个案研究
对某个学生的习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情况,老师作好分析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通过多方面的讨论、论证,探究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学校的大力支持。
2、课题实施人的不断学习,勇于实践。
3、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资金的保证。
六、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08年3月到2010年5月,为期二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及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等工作。
第二阶段:文献研究(2008年5月——2008年7月)针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0年6月)
1、收集有关”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材料,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了解和分析现阶段学生作文状况,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2、营造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环境,充分挖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习作材料,自主选材、自主构思、自主拟题、自主表达。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作文成为孩子们自发的需求、自愿的行为,发展学生的个性。
3、进行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个别化,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4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学生、教师二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5、积累有关研究资料和数据,整理分析实施过程中的得失。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接受评估。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撰写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
3、形成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
八、研究的组织及分工
 长:苏凤芬
副组长:龚美娟 张丽华
主要成员:   张雅珍   丁玉娟    濮黎琴   汤震丽 王娟 丁洪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