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崔桥小学50名现代快报小记者来到武进区恽南田美术馆的邢粮梳篦工作室,开展梳篦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工作室的工艺老师为学生们讲解梳篦的历史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陈七子在机缘巧合之下,利用竹片发明了制作早期的梳篦。在魏晋时期,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艺从材料的选择和制作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模式,有72道半和28道工序之分。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主要有开齿、抛齿、划样、锯背、打磨、抛光、剔齿、手绘这八道主要制作工序。学生们在工艺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梳篦制作的基本流程。一块小小的木板在工艺老师和学生的合力下,通过不同机器的切割、打磨、抛光,形成了一把质地素雅的原木梳篦造型。手绘三色牡丹花让素雅的梳篦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学生们看着亲手制作的梳篦,深深感受到梳篦制作技艺的精良和邢粮老师执着于梳篦技艺的继承和发展的奋斗之路。
(崔桥小学供稿: 撰写/摄影:金立成 审核:夏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