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桥小学“语用”课堂精彩纷呈
2018年10月24日,霜雾轻柔,漫绕着崔小校园。校园里,语文教研组“语用点”课题组的老师济济一堂,开课进行中。
我们首先听了濮洪海老师的一堂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堂课,濮老师精准把握教材,深度挖掘教材的文本价值,发现“语用点”,巧设填空、小练笔。他通过独到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作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说话、写作和想象能力。同时,濮老师还关注到了学生习惯的培养,阅读课文时写批注,让学生及时捕捉到瞬间感悟、灵光乍现的亮点。
张燕娟老师的《莫高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经验丰富、举重若轻。她联系学生实际,紧扣课题研究,独具匠心设计了“点面结合”这一“语用点”,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文素养训练。张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感悟发现“点面结合”的写法。 图文并茂的有趣介绍,感情洋溢的句段诵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就理解了“点面结合”这一语用点。一个面就像一张集体照,一个点就是一个镜头的特写。点面结合能更好地描写事物,表达情感。紧接着,张老师就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句子仿写——以点为主的“飞天壁画”描写,片段练笔——“我来到1500多年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午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放弃了休息,齐聚会议室进行课后研讨。大家对这两堂课评价很高,认为这两位老师既能精准把握教材,又能深挖语用点,体现出了文本价值。张勤主任这样说:“濮老师的‘语用’课堂让学生有思考、有表达、有合作,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有了质的升华。”胡校长用他极富文采的话说:“张老师的‘片段练笔——我来到1500多年前’,点面结合很是精彩,是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最为真切的展现、最为实用的训练、最为成功的反馈。”
栉风沐雨,霜染红叶。偶有山重水复,终会柳暗花明。情智语文“语用点”的课题研究,崔小语文的课堂教学定如春之百花争奇斗艳,秋之枫林明艳似火。
( 撰稿 :周丽 摄影 :俞秋枫 审核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