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反思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革新,国内大多学者开始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产生高 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辅助教学。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 育,语数英音体美等各学科均有老师尝试把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学科教学,并针对各自学 科特性开展深入研究。
在我国教育领域,最早出现的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在语文学科教学 领域,大多数一线教师和学者均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持乐观的态度。一线教师康双 珍(2002)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始寻求构建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 该模式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 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观等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构建目标,在创设情境、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三个阶段,按照“整 体”和“部分”的相互作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习效益。①张 倩(2009)结合自身电教工作经验和多次观摩优质课的经历,在多媒体技术广泛教学实 践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多媒体技术工具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势,即通过巧设情境去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运 用多媒体工具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和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工具去激发学生 内心的认知和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②于振华(2013)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实现较好的授课效果。并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对比,总结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大优势:
一、打破传统教学结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支持下创建出新型教学结构;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视听结合,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四、突出主体性,促使学习个性化;
五、教 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六、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①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语文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 术的问题与不足开始成为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郭越玲老师(2012)认为, 运用信息技术去促进教学的说法在一线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被夸大,过度强调和运用多媒 体技术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端:一、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核心要求;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的情况减少,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 异;三、教师重复运用课件,没有教学创新,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有学者撰文提出了解决策略。肖坤学(2009)结合课堂观察实践, 通过教学案例,总结出运用多媒体媒介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种策略,即导入策略、朗读策 略、技术策略和整合策略。马增云(2011)以“立足于人的发展”为设计核心,有效 整合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 行深度整合,指出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有目的、有针对 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和作用,重视阅读与作文二者之间的联系,以读促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
另外,华东师范大学的高丹丹,陈向东,张际平(2009)率先开展有关“未来课堂” 在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未来课堂利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为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通 过进行人机互动、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 教学目标。未来课堂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新思路。⑤王志军, 温小勇等人(2015)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思维可视化课堂”概念,思维可 视化课堂的构建以“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为主线目标,以多媒体画面语言和相关信息技术作为“思维可视化”的技术支撑,以“师生共同参与”为行动主持,在小学语 文阅读教学领域开展实践教学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①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受到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启示,我国教育信 息化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使得信息化教学成为 人们研究的焦点。研究大多侧重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更多的是存在 于理论层次的研究。以信息技术工具为教学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开展 的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