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流动、轻快、灵活、圆润的声音富有表情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2)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凤阳花鼓的风格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培养其学习民歌的兴趣和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初步了解“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方法和“五声调式”的旋律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好切分,一字多音处,能用强弱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衬词部分。
(2)再唱好歌的基础上能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体现歌曲欢快愉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音乐大巴车带我们穿越到了旧社会时期的凤阳。
师:凤阳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小县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一对母女在街上卖艺呢。那我们也凑个热闹,听一听她们唱了些什么?(播放旧版《凤阳花鼓》)
师:听着听着不禁皱起了眉头。原来她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只能靠卖艺讨生活。她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小锣和小鼓。
师:这个鼓和我们平时见的鼓有什么区别?鼓小小的,鼓棒又细又长,像两根筷子,鼓声小而干脆。它叫双条鼓,也叫凤阳花鼓。那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人们常常以此卖艺讨生活。
师: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凤阳花鼓的演唱内容和表演形式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凡遇到喜事,接待贵宾,总要热情表演一番。那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各位来宾,请欣赏!(师范)
师: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是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二 新授
1节奏练习
A小鼓节奏练习
师:初次表演,我有点害羞。想请大家为我造一造声势,壮一壮胆。你们的小鼓在哪里?(凳子)
0 0 X X | 0 0 X X |
(敲出了大姑的效果,用你们的两根鼓槌,轻轻敲击就可以,再来一次)
B小锣节奏练习
师:我的一位小伙伴今天缺席了,谁来帮忙,敲一敲小锣?
X — — — | X — — — |
C锣鼓合作练习(第一次)
师:准备!(出示合奏谱)
D锣鼓的强弱(第二次)
师:锣鼓谱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次练习)
2师生合做,初听歌曲
师:邀请大家一起表演,锣鼓准备!
(师范唱,生锣和鼓)
3 民族调式
师:给自己鼓掌!有了你们的加入,观众越来越多,人群中发现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1,2,3,5,6)它们组成了一个组合叫五声调式,也叫民族调式。凤阳人民正是用这五个音谱成了这首好听的凤阳民歌《凤阳花鼓》。
4 学唱前半首
听师唱,数乐句
听老师唱了几个乐句?(师唱前半首)出示乐谱
学唱谱,鱼咬尾
A师:我们来唱一唱乐谱,找一找四个月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遍)(找不到)
B师:老师给你们一点点小提示,我们来个接龙唱,边唱边找,我的尾音和你们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
C师:像这样子的谱曲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鱼咬尾”。
D师:我们完整唱一唱(完整唱谱)
E师:哪一句唱得有点不自信?(1 1 6)切分节奏第一个1唱得弱一些,跟琴唱一唱。
F 加入歌词唱一唱。师:准备好,跟我唱:(逐句加歌词)
G师: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害羞,稍微弱一些
H:师:连起来。
加歌词,情感处理
A 师:在教室里唱,老师可以给高分,但是要去表演,还吸引不了观众,听老师唱,有什么变化?(表情,声音连贯优美,强弱)
B师:老师突出了圆滑线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纠正。
C师:老师加上前奏,唱一唱。
5学唱后半首
前半首跟上:竖起耳朵听我唱!
师:老师唱了什么?(模仿锣鼓声)
师:跟老师边唱边做。找一找带有旋律线的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
师:旋律相似!第一句有圆滑线,乐句是连贯的。而最后一句不是,但有附点,我们来试一试。
师:再跟钢琴唱一唱,还有没有相同的乐句呢?(有)连续两句相同旋律
师:歌词加进来唱一唱,听一句唱一句。(“儿”是儿化音,轻轻一带而过)
师:锣的声音长长的“得儿”“得“唱得强一些,鼓的声音短短的“飘一飘”弱一些。
得儿另当飘得儿飘得儿……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强了。
连起来完整唱一唱。
我可是信心十足,相信只要卖力表演,观众还会更多。那我唱前面四句,你们唱后半段。(师弹)
我做听众,听你们来演唱。
6前半首轮唱
师:你们可真棒,被围得水泄不通了。那这首民歌是如何流传开来的呢?口口相传。你一句,我跟着一句,此起彼伏,哪种演唱形式有这种效果?(轮唱)
师:听我唱一唱,我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又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也在范唱中加入第二声部。
师:我当观众,听你们演唱。
7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A师:既然观众这么捧场。为了表示感谢,我们更要卖力了。刚才我们采用了哪几种形式来表演的呢?(敲锣打鼓,轮唱,)
B师:那让我们完整得演一演,前半首轮唱,后半首加进我们的小鼓和小锣。起立。
三 拓展
师: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凤阳花鼓的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何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乐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它跟阳花鼓有什么联系呢?
师:这段旋律和凤阳花鼓十分类似。
师:刚才我们演唱的是钢琴独奏曲《花鼓》中的一个主题旋律,《花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瞿维创作的,他还是我们常州人呢。
四 总结下课
师:近年来,凤阳花鼓的名声越来越大,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更是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传承人,更要好好学习,吸取养分,把我国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最后让我们在这喜庆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