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校工会>>师德讲堂>>努力奔跑,只为心中那片海——最美教师张丽华
努力奔跑,只为心中那片海——最美教师张丽华
发布时间:2019-04-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金立成

1990年8月,她从武进师范毕业,然后来到了一所十分偏僻的乡村小学——武进区后圻头小学,11年后,由于村小合并,她又来到了美丽的崔桥小学。不知不觉,岁月的年轮已让她在小学这块沃土上耕耘二十九个春秋了,二十九年来,她担任过村小的大、中队辅导员11年,崔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工作3年,班主任工作29年,从事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29年,在英语老师奇缺的1999年到2004年五年间,她又勇挑重担,连续担任六年级的语文、英语的双主科教学。

二十九年,春华秋实,她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优秀班主任”、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武进区“优秀辅导员”、武进区“爱生模范”、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武进区“师德先进个人”、“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个人”、“武进区优秀班主任”等等。努力奔跑,是她一直以来的工作姿态,只为当初选择了师范,选择了教育,选择了当好一辈子的孩子王。

一、努力奔跑,挑战自我。

年龄往往是影响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年过四十的女性,会作出回归安逸,享受生活的选择,把养生、休闲等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然后,年届不惑的张丽华老师却似乎忘记了年龄,一如年轻人一般充满激情与活力。

2012年,42岁的她主动报名参加了常州市第五届的书法培训班的学习,不会开车的她放弃了暑假、节假日休息的时间一直挤公交车学习书法一年,由于她的刻苦努力,被评为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并在市“第六届书法培训班“的开班典礼上,作为老学员代表发了言,她撰写的书法论文和书法作品刊登在国家级报刊《书法报》上。如今的她不仅持有“常州市书法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而且是“常州市书法协会会员”之一。自身的书法修养时刻影响着她的学生,这几年学校举行的书法比赛,她所教班的学生写字水平高是全校一致公认的,她辅导的学生陆冬梅在武进区的现场书法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8年9月,学生陈怡菲在江苏省书法比赛中获得金奖,2018年12月23日,学生李好在“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的现场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2年,学校成为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梦想课程”项目学校, 42岁的她主动尝试梦想课。为把梦想课上出特色,她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每次活动积极参与。2014年她自告奋勇承担起“梦想课”公开课的展示活动。2016年6月1日,她代表学校在“杭州市滨虹实验学校”梦想课程的启动仪式上,执教的《自信,让生命开花》的“真爱梦想”的示范课,由于她精心准备,全身心投入,所以赢得了在场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当地的那些领导、企业家纷纷要求跟她切磋交流、合影留念。

2017年,已经47岁的她虽然已经评上市“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好几年了,可是她明显感觉自己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为了让自己不落伍,她又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了为期三年培训期的第二届武进区“朱燕芬校长”的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参加名师工作室培训以来,她从未无故缺席过一次培训活动,她觉得工作室的培训活动让她又变得鲜活起来,让她在每天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2018年3月,为了上好武进区朱燕芬名师工作室的一堂作文公开课——《我身边的小能人》,亲自上门向朱燕芬校长请教,邀请自己学校的校长和备课组成员一起五次试上、磨课等等,后来这一堂区级公开课受到了工作室领导朱燕芬校长和成员们的高度赞扬。

如今,不断挑战自我,已成为48岁的她的工作常态。她多次上校级示范课、片、区级的公开课,《向命运挑战》公开课获武进区网络环境下的公开课评优课一等奖。此外,她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如省级课题《“魔灯”平台下小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区级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收收集与处理能力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点”的选择与应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不仅大胆上研究课,积极参加研讨活动,还笔耕不缀,认真进行理论研究,近五年来,她撰写的论文案例还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和在省市区级获一、二等奖。

二、尽心待父母,用心待学生

2012年暑假开始,她的父母就相继生病住院,父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母亲患了尿毒症晚期,为了活命,从此走上了漫漫的血液透析路,一年156天都要跑医院,风雨无阻。期间,母亲连续动了五次手术。期间,她利用好一节可以利用的时间,尽心侍候父母,尽好为人子女的任。在她的合理安排下,即使在在父母双双住院的日子里,她没有请过一天事假,也没有耽误过一天课,相反,自己会每天安排好日程表,比如课堂作业都在学校及时批改好,备课、批作文、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一些情况注意点可以边陪父母边发信息。每逢节假日,别的老师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外出旅游。她不是在医院就是在父母那里,照顾好父母之后,她就会看看书,然后拿出学生的作文,练习卷,备课本认真批改,一些学习后进的学生一到节假日就会不完成家作,她就会及时在群里发提醒信息,让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门功课。这几年,她一直带的是毕业班,学生们的功课从来没有落下,成绩也领先于平行班。

2018年的8月1号,父亲突发心脏病撒手人寰了。8月19号刚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没有提出多休息一天,即到校参加校本培训与校园文化建设。2018年11月27日,更是个令她终生难忘的日子,坚持血透6年半左右的母亲又在当天深夜,由于心力衰竭突然离她而去了。记得那个白天,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第十五届的体育节开幕式,她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了开幕式的庆典活动,作为六年级的年级组长与办公室主任的她,还指导六年级的教职工、家长、学生进行了趣味运动会,在跳长绳比赛中,作为甩大绳经验丰富的她,奋力摇绳,还指导高年级的家长组一起跳绳、摇绳,后来六年级组的老师和家长都一举夺魁,当时,她乐开了花,跟老师们开心地抱在一起笑呀叫呀!放学后的她虽然十分劳累,但是,她又想起自己主动承担的学校六年级的队活动观摩——《中国梦 我的梦》的,所以,她又留下六个学生来排练队活动的舞蹈和主持人的台词,一直练习到五点半她才回家。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当天晚上,自以为刚从医院出院才一个星期的母亲竟然又她而去了。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父母双双离去,让她时常夜难安眠。可想想这些年来自己也竭尽所能尽了自己的一份孝心,让他们走得都很安详,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安慰。人常说“父母在,尚知出处;父母去,只剩归途”。在感慨之余,她把心中的那份想念化作工作的动力,她更加努力地工作,两天之后开展的《中国梦 我的梦》队活动,受到校领导与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半个月后,班上的李好同学要在12月23日参加江苏省的现场书法大赛,她又利用自己的特长每天放学后精心辅导,果然,学生李好在比赛中不负众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29年来,一直作为班主任的她,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学生的习惯养成、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她常在学生思想、心理上下工夫,只要发现学生有问题性苗头,她就会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开心结。她善于赢家长,在通讯工具不发达的时代,登门拜访是常态,如今信息发达了,她不光利用电话、微信等与家长沟通,还坚持着学生的家庭走访。晚饭后,与同为老师的先生一起行走在家访的路上。当人们悠闲地跳着广场舞,她也许在某个孩子的家里,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当人们看着电视聊着天的时候,也许她正在某位学生的家里,跟家长聊着家庭教育的问题……崔小的孩子大多来自外地,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能力的不足,需要教师来帮助弥补。如今,她班上  44位学生,其中有 39 位外来工子弟。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都需要她用心对待。为了尽可能避免“5+2=0”教育现象发生,近年来,她把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家长们看到她这么为自己的孩子着想,都啧啧赞叹。由于她用心经营

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突出,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正,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孩子们的喜欢,许多学生毕业后还一直与她保持联系。

近几年来,她辅导的“九色鹿”中队、“小蚂蚁” 中队、“金太阳”小队分别获常州市“特色中小队”光荣称号,她几乎年年被评为校“十佳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和“红旗中队”。 她辅导的学生陈圆圆、陆冬梅、张嘉涵、李傲都曾在武进区、常州市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018年9月,她辅导的学生叶晓微又在武进区的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0月份,她代表学校又参加了常州市的现场作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举办的少先队征文比赛中,她辅导的学生伏佳妮、张嘉涵、孙煜、陆冬梅、李傲、张雨洁、吴浚羽等同学也多次获全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一、二、三等奖。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常州市、武进区的优秀指导老师。她还积极辅导学生开展校级队活动的观摩活动和小课题等的研究活动,并且多次在武进区的团队活动案例、小论文、小课题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岁月让我们老去,激情让我们容光焕发。” 她想,每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前辈们,都会忘记自己的年龄走下去的,她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守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代同步,努力奔跑,只为了心中那片海……

张丽华.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