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动态>>校园新闻>>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的浪花
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的浪花
发布时间:2020-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苏凤芬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每每提到习作教学,老师们总是苦思冥想如何教,学生们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老师们怕教习作,学生们怕写作文,是不争的事实。20201022日,我们全体语文教研组老师在观摩教室观看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视频——《作文教学三问》报告尽管简短,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问问扣心,意义深长。每一问如重锤敲打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坎上。

一问:“写不出真是因为孩子没有生活吗?”回答是否定的,有案例为证,五年级孩子写的《挤牙膏》一文中,一家三口不同的挤牙膏的方式,生动细致地展示了动作、感受、速度、声音上的细节,体现了三个人不同的特点及性格。看来只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聚焦生活,关注常态生活,才能打开学生思路,写出活生生的生活。

二问:“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吗?”其实重要的不是意义,重要的是对谁才有意义;重要的是意义不是大口号、大理论,而是真感觉、真性情。四年级一孩子写的《怕回家》,就通过写自己家里因进过小偷而使自己受到了创伤,通过战胜恐惧,使自己学会了成长,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就这样将自己如何怕回家的真感觉写出来了。这篇文章,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就是有意义的。

三问:“为什么发现不了有意义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缺少意识,墨守成规,只追求口号中、成人眼中的所谓“有意义的生活”。

老师们听着王老师的深深追问,边听边反思,似乎慢慢解开了心中的一些疑惑。只要我们关注学生们的常态生活,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学会书写常态生活,学会写常态生活中的真感觉、真性情,我们还会埋怨学生没什么可写吗?还会埋怨学生写不出来吗?大家发现,原来作文不再是“写”的事,而是“思考”的事,“体验”的事,“探索”的事,“发现”的事,“成长”的事,“常态”的事,“和儿童生命相关”的事。明白这点,相信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了。各位老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并期待着下一次活动的开始。教学永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撰稿:丁玉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