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也许每个语文老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追问的时候,就在构建自己的教育哲学,为自己的语文教学寻根。在学校持续推进的启智课堂上,我们见到了情智语文课堂追寻的足迹。崔桥小学张玲、徐烨、袁秋静三位老师在这三次语文教研组研讨活动中用精彩的课堂诠释了情智语文的意义,让孩子们在经历中学习,在磨砺中成长,在丝丝的阅历中让语文的魅力之花绽放于自己的心间。
低年级张玲老师执教的《狐狸分奶酪》,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中年级的徐烨老师教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采用多样化的朗读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拉近了与历史名人之间的距离。教师循循善诱,对于古文中“之”字的理解点到为止,引导孩子揭示并运用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为学生积累了很多学习小古文的经验。
高年级的袁秋静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堂充满着浓浓语文味的——《伯牙鼓琴》。袁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声音优美动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被小古文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同时,袁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展开,带领学生从“读”到“思”再到“悟”,既教给了学生阅读古文的技巧和方法,又让学生在品味和想象中,明白了“知音难觅”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带来的“艺术之美”,实为“情智语文”课堂的典范。
一个人走会走得很快,而一群人走会走得很远。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深入的研讨。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大家慧眼如炬,语言剖析犀利而生动,让三堂情智课变得立体而意义深远。
蔡校长也对这三堂课进行了指导,她指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故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创设问题的情境,注重教学方法的情趣化,培养喜欢识字、喜欢阅读进而喜欢语文的情感。徐烨老师的训练意识很强,特别是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最后对学习内容方法的总结,这是方法和价值观的建构,整堂课的版块很清晰。“情智语文”的高年级课堂要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相结合,关注“情境”、“情趣”与“情感”。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经历。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找到了语文的从容、含蓄和文化的气息,语文之花也在历练后绽放在他们的心灵。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因此而更精彩纷呈。
执笔:张敏华;丁玉娟;田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