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性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论文: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整体教学之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活动设计(邵雅萱)
论文: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整体教学之作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活动设计(邵雅萱)
发布时间:2022-01-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科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事情。若能将作业与教学任务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检验学生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还能及时反映出孩子们存在的问题,这对课堂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引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作业反映出来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双减;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引文:“双减”一方面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另一方面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

担。 这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家庭的幸福指数,从根本上来说,“双减”工作就是要最大程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公平感。[i]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让“双减”走进课堂,我在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时,将导学单、学习单和课堂很好的融入到一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本节课的一些重点内容,不仅能节约学生的课后时间,还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当堂练习可以及时的帮助孩子们学以致用,并且在练习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的兴趣也愈加浓厚了,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课堂开展的效率也提升了,一举多得。压减作业数量,布置弹性作业。 作业的量不在多而在精,作业时间不在长而在于收获。[ii]

一、课前导学,为课堂教学让时间

语文的教学,通常情况下需要2课时,第1课时重点解决生字词的问题以及读通课文。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复习词语导入的方式进入第2课时的学习。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篇课文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上课,我们先来复习两组词语: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淡)青的、相互(交错)、有深有(浅)。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单,补全括号里的词语。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投影的答案,校对自己的答案。老师先请人来读一读,第一行你来读,读得真好,第二行,都不错。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两组词语横着看,他们写的是什么?(西沙群岛的特点,海水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还记得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板贴: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他的风景优美主要就是体现在它的海水上,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海面的美景,海水的颜色有深有浅、相互交错,真是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美极了!今天我们要去了解它物产丰富的一面,现在让我们一起潜到海底去一探究竟吧!(板贴:海面 瑰丽无比)

在上面的导入环节中,我加入了导学单,第1课时我们重点进行了字词和朗读的教学,第2课时我便将重点字词出示到导学单上,让学生补全括号里的词语。新课标中对不同年段的字词教学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二会字”要求孩子会读、会认,“四会字”要求孩子会读、会认、会写和会默。针对这一点,我在设置括号中要填的字词时,都是挑选的本篇课文的“四会字”。在学生学习第2课时前出示导学单,对于教师来说,通过下去巡视学生的填写情况,不但可以了解到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发现大部分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掌握孩子们的共性问题,并能在上课前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巩固;对于孩子来说,通过填写这份导学单,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修补自己的知识误区,还能帮助他们有效的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上节课重点知识。这样来看,导学单是十分有必要的,他能够有效的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快速的帮助孩子回忆上节课的主要知识,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教学手段。

二、课堂练习,为课堂教学抓重点

(一)了解海底

导入完成后,开始正式进入本节课的课堂,上节课已经带领孩子们领略了海水的美丽风光,这节课将带领孩子们重点来学习本文的后面几个自然段。先带领同学们学习西沙群岛的海底:

过渡: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6页,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珊瑚、海参、大龙虾)(板贴:海底)

1.珊瑚

(1) 谁来读第一句话?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珊瑚的特点?预设:各种各样

(2)他们都有哪些样子呢?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你们想去看看这些珊瑚吗?珊瑚还像什么?请看这些图片。(绒球、宝石、莲花、珍珠)你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句子。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这些珊瑚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你能读出她的美吗?(指名读,齐读)

2.海参、大龙虾

珊瑚是各种各样的,那海参和大龙虾呢?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运动的呢?

海参有什么特点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

预设:到处都是         说明数量很多

懒洋洋地蠕动    说明它的速度很慢

(2)再请一组同学来交流一下大龙虾的特点。

全身披甲,还有吗?样子威武。

再看看它的动作,划过来划过去,跟海参比起来它的速度肯定要快得多了。

(3)指导朗读

下面老师想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合作一下,女孩子读海参,男孩子读大龙虾;女孩子要读得轻些慢些,男孩子要读得响亮些,快些!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这一自然段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我备课的时候想法是快速的把这一自然段一带而过,让学生通过朗读、圈画的方式发现海底这些小生物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这里,为了锻炼孩子们口头表达的能力,我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片上的珊瑚像什么,再尝试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说比喻句。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容易能直观的感受到图片上珊瑚的形状,这样慢慢的也将比喻句的特点渗透给了学生。无形之中孩子们也能领悟到比喻的两者之间需要有相似性,这样对于他们以后写比喻句有很大的帮助。

(二)讲解海鱼

讲完了第3自然段,本节课的重点段落来了,这一段落采用四个“有的”描写了海底的鱼,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除了这些,西沙群岛神奇的海底还有什么呢?女生们来帮我们读一读 。

(1)鱼多

读完之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鱼多、鱼美)

你从哪里看出鱼多呢?成群结队(你抓住了重点词语)(预设:成群结队)

你还能从哪句话看出鱼多呢?“多的数不清”(你很会读课文)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你可真会抓关键句来读书啊,西沙群岛的鱼真的有这么多吗?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在之前的学过的两首古诗中,里面也有夸张的手法,谁还记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你能把这句话夸张的读一读吗?指导朗读,重读“一半”

(2)鱼美

作者是怎样写各种各样的鱼的呢?(出示句子,请人读)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你们喜欢它们吗?看这些小鱼游过来了。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你喜欢的那条小鱼,多读几遍,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读。

现在这些小鱼想要向大家做自我介绍,你能帮一帮它们吗?把对应的介绍和图片连在一起,请四位同学上来连一连,你喜欢哪条就连哪一条。

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那你来替他跟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条纹鱼----颜色  红缨鱼----外形  扇子鱼----动作  皮球鱼----外形

听了四位同学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它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有的有的有的,这是一句什么句呀?排比。

在这里呢,作者还使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你发现了吗?比喻。扇子,皮球都是我们见过的事物,这样运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就能让文章更生动具体,易于理解,我们可以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一定能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还有海鱼,真是个物种多样的好地方啊!(板贴:物种多样)

这一环节中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引导孩子们去感悟海鱼的多和美的两大特点,另外还得让孩子们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海鱼的颜色、外形、动作等不一样的特点来把海鱼写生动的。我预设孩子们能从这一段话中读出鱼多,然后我相机进行指点,让孩子们去文中找出写出鱼多的相关语句。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比较高,一下子便能发现相关的内容,通过大家的互相补充,能很快的把体现鱼多的三点找出来。在这里还涉及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到过这一修辞,所以我采取联系旧知的方法,通过回忆之前的古诗,帮助孩子们回忆这一知识点。说完了鱼多,肯定还有很多孩子发现了鱼美的特点,这时候我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鱼的样子,这样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我把对应的小鱼照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让他们挑选他们自己喜欢的一种鱼重点去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这样他们就能清楚的了解其中一条鱼的样子。然后,我便可以出示所有小鱼的照片与书上对应的句子,让学生上来连一连自己喜欢的小鱼,并给他们起个名字做个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准确的了解小鱼的样子,还能根据小鱼的特点给小鱼起名字,相当于又加强了一遍对小鱼的认识,这是非常有益的。最后,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可以相机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抓住了海鱼的颜色、外形、动作来写,从而进一步引出本自然段的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来写好文章。

(三)讲解海岛

重点讲解完海鱼,接下来还有海岛上的海鸟,这里我也只打算简单的涉及一下,根据书上的泡泡提示,这一自然段的重点是关键句。我是这样设计的:

过渡:同学们,在海里这么久,可把你们憋坏了吧。我们赶紧去海岛上透透气吧。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海岛上有什么呢?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板贴:海岛)(预设:树林 海鸟 鸟蛋 鸟粪)

这些食物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在文中圈出他们的特点。谁来分享一下?

(森林:茂密 海鸟:各种 鸟蛋:遍地 鸟粪:厚厚的)

这么多海鸟,真不愧是鸟的天下!(板贴:鸟的天下)

这一环节主要就是让孩子们找一找海岛上的事物以及海岛上事物的特点,引导孩子们明白整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着海鸟来写的,也就是围绕着这一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来写的。

(四)提升情感

面对这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送上我们最好的祝福!

(五)学习关键句

默读2~5自然段,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同桌交流,请人回答,大屏幕出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

学完了第3自然段你能不能找到这段的中心句?没有的话大家能不能开动小脑筋自己创造一句呢?请大家把答案写到学习单上。

提醒一下大家,珊瑚、海参和大龙虾都是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喔。(开火车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通过让孩子们找关键句,来强化学生对关键句的理解,采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补写关键句,提高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与运用。学生也能发现第3自然段缺少关键句,这时通过让孩子们自己给第3自然段加个关键句的教学活动,可以检验孩子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关键句的意思,从而能否再之后的学习中很好的利用关键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后延伸,为课堂教学强拓展

同学们,西沙群岛这么美,你能不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一下它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4张图片,请你选择一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这一环节是根据课后第三题来设置的,在备课时我们需要关注课后习题,将课后习题融入到教学中来。同一个班级,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千篇一律的作业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要在作业上体现出来。[iii] 学科教师要做到分类布置作业,使学生有选择。设置这一环节,可以提升学生写的能力。三年级的学生表达欲望很强,所以他们很乐意去写去画,这样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

四、课后反思

这堂课以串讲的方式,按照自然段的顺序分别讲了海底、海鱼和海岛三个方面。再导入时,加入了导学单,帮助孩子们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教授海鱼时,设置了让学生替自己的小鱼作自我介绍这一环节,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这样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每条小鱼的特点,从而体会比喻、排比修辞的妙处。在学习关键句时,加入了学习单,让孩子们通过给第3自然段加关键句来实现关键句的运用。另外,我还在学习单上设置了课后第三题,让孩子们通过练写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作者的写作的手法。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比如串讲式的讲解虽然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但是重点不突出。备课组老师针对我的备课情况,也给了我几条建议:1.要有整体,系统思维,整体意识;2.关注单元每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承担的位置;3.用合适的方法将教学重点落实下去。



[1] 徐相瑞.用作业撬动课堂改革[J]河南教师教育,2021(10):21-22

[2] 吕玉卿.发挥“三主”作用,确保“双减”落地生根[J],2021(10):17-18

[3] 李建华.“双减”,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作业问题[J]河南教师教育,2021(10):19-2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