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回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亲爱的回声》
二、教材分析:《亲爱的回声》是一首美国童谣,它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形象的表现了人声与回声的音响效果,抒发了孩子们的欢愉心情。歌曲采用C大调,6/8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平行的乐句构成,其间穿插对唱“哈啰、哈啰”,前者表现“人声”,后者表现“回声”。第二部分以较紧凑的节奏、流畅的旋律表现出孩子们对好朋友“回声”热情期盼的情景。全曲节奏平稳,旋律舒展。语气亲切,感情真挚。
三、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内容进行之前,四年级的同学们可以认识一些简单的谱面并进行演唱,了解基本的二三四拍子及其强弱概念。认识两种连线,以及基本的柯尔文手势。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原声和回声的体验让学生了解在歌曲演唱中强弱的表现,用轻快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对回声的喜爱之情。
2、通过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掌握6/8拍的节奏形式以及强弱规律,用歌声表现出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的音响效果。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歌曲的完整演唱,感受6/8拍的节奏形式及强弱规律。
2、教学难点:了解回声与原声的力度区别并能够正确的演唱。
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山里玩一玩。高高的大山,蓝蓝的天空,这么美丽的景色老师忍不住想要向大山打声招呼“大山.你好呀…!”
2.大山会怎么回答?“大山.你好呀…”
3.这种现象称为回声。回声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声音通过传播遇到障碍物折射回来的声音,通常回声会弱一些,原声会强一些。
4.在音乐中我们也会用两个音乐小伙伴来标记,原声用f来表示代表强,回声用p来表示,代表弱。
5.我想请大家做我的回声
6.大家热情的回应吸引了一群小朋友也来到了美丽的山谷来游玩,听,他们唱着歌儿来了。
2.初步感知
1.让我们随音乐轻晃身体来欢迎他们。想一想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呢?
2.这首曲子既有二拍子的活力,又有三拍子的优美,这正是6拍子歌曲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拍号: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八分音符像爱运动的少年,脚下总是踩着一个滑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模样。
4.我们一起来感受6/8拍的强弱,跟着老师拍一拍。
3.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大家边唱谱边做柯尔文手势。2)
2.真有趣,我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请同学们继续边做边唱刚才的旋律,我们进行一个合唱练习。
前半首
3.刚刚老师演唱的就是歌曲《亲爱的回声》的完整旋律,我们也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跟老师唱一唱前半首歌谱,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旋律呢?
4.老师用不同的色块区分开相同和不同的旋律,我们合作演唱,第一行我唱,剩下部分你们唱。
5.把歌词加进来试一试,注意回声的“回”唱两个音,还有个调皮的小附点。
6.连起来完整试一试。
后半首
1.打完招呼还说了些什么?(后半首)
2.询问是不是愿意过来游玩?同学们唱到2这个地方不知道要唱几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5.2这个音是一个附点四分音符,在这里唱三拍,而我们用一个延音线延到后面这个2,所以我们一共有四个八分音符,也就是四拍,请同学们把手指伸出来,让我们一起唱一唱。(最后一个音也有连线)
6.气息不够用,换气几号来帮忙。两个乐句之间可以快速换一口气。
7.把歌词加进来唱一唱,注意“好”是一字多音,
7.合作演唱,听老师唱前半首,后半首你们加入。
8.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回声的期待之情,让我们代入歌词分句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注意我们回声要轻唱。
第二段学唱
9.回声听到了我们的呼唤是怎样的心情呢?听一听!
10.原来它很害羞,我们也来唱一唱第二段吧。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11.合作:师1生2
12.自己完成1段男原女回,2段女原男回。
加入力度记号
11.同学们歌声仿佛让我置于群山幽谷之中,引来了两位音乐记号好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渐强和渐弱)
12.它们在歌曲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这时候我们的老朋友强、弱也一起加入了。我们把这首歌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别忘记带上音乐老朋友。
拓展:
1.同学们,愉快的旅途即将结束。我们要离开这片美丽的山谷了,我们也一起跟山谷告个别吧。
小结: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