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饱满的声音演唱《学习歌》,理解中华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
2学习用不同的形式生动表现歌曲情绪
3 用打击乐器或者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更好体现歌曲活泼气氛
教学重点
1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同头换尾的作曲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好
师: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问好方式,同学们做老师的回声。
(师出示课件衬词部分)
师:谢谢你们的热情问好。作为奖励,老师为你们带来一样宝贝
(出示课件"三字经")
2数板练习
师:对了,这就是<三字经>大家可别小瞧它,三字经可是中国的瑰宝,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朗朗上口,引起我的童年回忆,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出示原本节奏)
师:我们换一种节奏来念一念.
师: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数板,同学们能来试一试吗
(按节奏念一念)
师:请一位同学打响板,其他同学拍腿,为我们的数板伴奏
二新授
师: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传统美德,老一辈留下来的金玉良言传颂至今,,看看我们现在是怎样传唱的..
1(初听<学习歌>)
师:一首美美的歌曲,一个深深的道理.说说你的听后感
师:这是一首曾获2010年中央电视台全国儿童歌曲大赛铜奖的歌曲,是一首深受新时代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父母长辈用朴素的语言,自身的品行循循善诱地让我们理解中华民族"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来看一看歌曲的拍号
(四四拍,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用身体表现韵律)
2再听学习歌,了解演唱顺序
师:我们边欣赏歌曲,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韵律特点,同时仔细听一听歌曲的演唱顺序.
(关注演唱顺序,并提出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第一部分
师:大家听的很仔细,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们先看歌曲前四句,使用了怎样的作曲手法(出示歌曲前四句歌谱,)听老师哼唱?(同头换尾)
师:你能和老师一起来接口唱一唱吗(生唱头,师唱尾)
师:我们填上歌词试一试(跟琴分句学唱前四句)
师:我们来接口唱,这次老师唱头,你们唱尾。
师:接下来的歌词与众不同哦,谁能来说说?(叫衬词)就是我们刚才的热情问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注意句末的休止符。
师:唱完衬词,接下来唱什么(姐姐说)我们一起跟琴试试,注意最后一句有少许不同哦。
师:我们把这一部分完整来一遍(错误地方加以纠正)
4学习第二部分
师:听老师把接下去的部分弹一弹,说说情绪有什么不同(更加热情)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多处运用切分节奏,把歌曲推向高潮)
出示切分节奏
师:我们来把切分节奏念一念,来看一看歌曲中切分节奏的运用。
出示歌曲中切分节奏按节奏念歌词
师:我们按照节奏一起来念一念
演唱第二部分歌谱
师:配上旋律会是什么效果呢?我们来倡一唱歌谱
完整演唱第二部分
师:试着填上歌词唱一唱。
跟钢琴数板
师:接下来是数板部分,我们跟着钢琴来念一念
完整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演唱一遍,注意声音的饱满,演唱顺序和情绪。
师:怎样让我们的演唱情绪更加轻松愉快呢(演唱部分加上肢体动作,数板部分加上打击乐器)
加上动作和打击乐器
师:刚才我们利用响板为歌曲数板部分伴奏,节奏比较简单,我们换一种,来试一试。
(按节奏为歌曲练习)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外一种乐器,沙锤,你们能试一试
(按节奏练习)
师:老师想把同学们分成响板组和沙垂祖,我们一起合作一番。
(分组合作)
师:数板部分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下,变得丰富热闹。那么演唱部分呢?我们可以加进一些动作吗?可以加进哪些动作呢?
(生举例说明)
师:让我们边歌边动,一起唱响我们的学习歌。
四:拓展
师:一首动听的歌曲,告诉我们一个深远的道理“活到老,学到老”。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歌手:冯晓泉,他是新民乐的发起人和开创者,他的代表作有很多,如《冰糖葫芦》《中华名谣》《霸王别姬》
师:我们来听一听《中华名谣》
五:总结
师:我国的传统美德如百花争艳,飘香万里。我们要把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播放《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