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习作个性飞扬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习作个性飞扬
发布时间:2010-01-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zyz

小学生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体,这决定了小学生作文天经地义是个性化的。

学生习作应该成为学生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也很委屈。他们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与大自然、社会的接触很少,总感觉“无米下锅”。他们也缺乏写作动机,总是在畏难情绪下被迫作文,怎么可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来?因此引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有创意的习作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解放学生的个性、思维、情感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

随着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有了具体感知生活的机会,因为性格、兴趣、水平等的个体差异,这种实践经历也就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在实践研究中学生同时也产生了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情感,随着实践与研究探索的阶段性成功,学生的经历和情感体验会愈加深刻,达到“情满自溢”,从而产生强烈的表达需求。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也就散发出独特的“个人味”。

综合实践和语文习作两课程间的整合促使双方“比翼双飞”,相得益彰。综合实践为语文习作提供了更多具体的生活场景,加强了生活、社会与学生学习的接触交流,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学生作文之“米”有了着落,学生体验到写作就是展示自我,交流内心感受,探讨活动过程,是学习和生活的自然需要,写作的价值和乐趣顺理成章地体会深刻了”,写作动力自然不再是问题了。

(一)       活动放飞禁锢的心灵,激发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意愿

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看到了多样的生活,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学生有机会投入到了真实的社会熔炉中。在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亲身体验后,他们想说的就多了,“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活动收获的愿意也就强烈了。如在开展课题为“爱我家乡”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和学生一起对家乡的水进行了研究活动,学生先期搜集资料了解水污染的相关知识后,进入了采访、调查,实地考察等活动过程,对家乡水污染状况的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保护家乡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孩子们也全程参与了活动,对活动过程如数家珍,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策略也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在后来的习作课堂中学生就目前地球上存在的生态平衡问题、环保问题提出了自己许多的建议,学生又郑重地将保护当地水环境的建议用信的形式反映给村委领导,还给全村群众发出“保护水资源”的倡议书。参加这个活动的学生在他们的习作中都发表了自己在活动中的个人收获和独特感受,真实可信,情感流露更自然充分,让人感同身受。

所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的局面,让学生在实践和活动中走向曾因远离而较显陌生的广阔天地,让学生被禁锢的心灵得到了放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愿望!

二、活动打开生活的窗户,激发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

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多了,动手实践的次数也多了,见多自然识广,遇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就多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孩子们思维的那扇门,发散性思维让他们的习作更具个人魅力。

上学期,学生在开展“家乡的风味小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他们通过调查掌握家乡风味小吃的种类,上门采访初步了解小吃的制作方法,仔细观察、品尝小吃的色香味形,上网查找小吃的由来,营养价值、相关传说等一系列知识,制成了各种小报进行汇报。

在进行语文习作“介绍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时,由于先期真实的实践经历已经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经验知识存在了大脑皮层中,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由于个人口味不同,选择研究的小吃种类不同,采取的研究方式的不同,活动过程的不同和体验的不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尽可能的体现,完成的习作“个人风味”十足。有讲述风味小吃的演变过程的,有介绍自己最爱的风味小吃的,有记录顾客对风味小吃的评价和提出的建议的,更有为家乡小吃的传承担忧的,写的是《风味小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可见,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发现更多,感悟更多。从小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扑向生活这一现实世界,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捕捉与众不同的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了解表现生活的多面性。学生从“我的世界”向“周围世界”不断地扩展,这正是综合实践与语文习作整合的极大成果。

三、活动丰富个体的感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老师们都知道教育学上有一条因材施教原则,可见学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不是一尘不变的,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个人不可能跨进同一条河流。”  

孩子们的个性千差万别,他们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精神世界丰富多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尤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让他们自愿地拿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他们眼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最大可能地原汁原味地表现出他们的灵性,他们的创意,他们的童心、童真、童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个人的作用和个人意识得到了锻炼和觉醒。活动丰富了每个学生的感知,因此,习作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并珍视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如研究家乡的特产时,有孩子就这样来描述,“那红色的萝卜很像是一个火龙果,只是身材略瘦一点,它是小号的。”、“那萝卜长得真矮小,像水果摊上的香蕉。”还有的孩子则写的是观察日记,从播下萝卜籽到萝卜长成,虽然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那是他活动中长期观察、记录的结晶。“今天我看到种子发芽了,长出了两张小叶子。”叶子什么形状,有多大?虽然很不准确,但稚嫩的文笔蕴含着幼小的探索科学的心。这种表达是孩子创造性的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创造了很多的机会让学生放飞了心灵,学会了自我思考,对事物有了更多的想法,自然也造就了不同的表达方式,此时,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尊重与保护,切实地使学生的习作焕发出生命个体的璀璨风采。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和发展性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经验与知识间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增添了学生的阅历,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情感、思维、个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彰显,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促使学生的习作个性飞扬。

 

 

 

参考文献:

1、陈时见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