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崔小>>发展规划>>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卫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6-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凤芬2010.12.20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我校着力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扎实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 让学校卫生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细管理。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就学校卫生工作要点和一些突发的重要工作及时布置安排,各部门各负其责,使学校卫生工作有了强大的支持力,另外学校还投入相当的资金用于添置常用器械和药品。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卫生工作,热爱学生。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协调完成本校的各项卫生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益。

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彩活动

1.做好卫生常规工作

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正常运行的教育轨道,学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每学年,学校制订健康教育目标,计划层层有专人负责,教务处制订每周课程表中有健康教育课,期末有总结。结合根据季节变化的特点,当时情况,利用广播、黑板报、画廊、电化教室等宣传阵地,积极对广大学生进行防病治病宣传教育工作。向学生宣传卫生知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健康意识。

这学期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认真填写学生体质健康卡,预防接种卡和学生因病缺课记录,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做好学校卫生保健资料的统计工作,及时将学校各项卫生情况归档,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档案。

2.抓好近视防治工作

期初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视力普查工作,对边缘视力的同学,发放家长通知书,并向他们推荐一些有效的眼药水和治疗仪。并让家长和班主任老师重视学生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做好沙眼的普查和复查工作,对患沙眼的学生及时治疗;并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向学生进行宣传。

3.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工作

这学期,学校卫生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工作更加具体,建立了江苏省卫生信息系统。面对新的形势,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练习操作。到十一月份,每个班主任都建立了本班学生的信息,半进行每天登记,上报。

4.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传染病防治细致扎实。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传染病工作是我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政策,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流行病、传染防治措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食品中毒紧急处理预案》、《甲型HINI流感工作方案》、《甲型HINI流感应急预案》等各项制度。 其次常年坚持晨检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发热病人立即就诊及居家观察原则,并实施发热病人和因病缺课追踪制度,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传染病的患病情况,最快了解传染病的疫情动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大面积的流行。严格执行消毒及通风制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从开学初到11月份,学校配合卫生部门,完成了学生乙肝疫苗的补种工作及新生儿童的疫苗补种工作。

5.参加省健康知识竞赛

江苏省健康知识竞赛已连续进行了十届,这学期,学校继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了江苏省网络健康知识竞赛,通过这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意识,规范了学生的健康行为。

三、加强卫生监督、搞好环境卫生,美化、净化育人环境

1、环境卫生常抓不懈。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窗、专家讲座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  

2、实行卫生岗位责任制,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制定师生人人参与保洁卫生责任区,办公室、专用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和班级,室内外和保洁区做到一日一打扫,每周一大扫,保持地上无纸屑、杂物,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拖把、抹布洗净拧干挂在指定的地方。始终保持校园环境清洁优美。由少先队成立卫生检查评比小组,每天检查两次,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检查结果。班级的卫生工作情况作为班主任考核、评比先进班级等依据之一。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卫生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相信我们的卫生工作将越做越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