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由来】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然而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长征精神是什么,可能会一无所知,对长征的了解也是少的可怜。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了解长征,让长征精神伴随他们的成长之路,让他们人人拥有灿烂的人生,因此我们中队特举行“铭记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长征纪念馆”(网站),了解长征的相关情况。
2、通过读长征故事,唱诵长征歌曲、诗词,感悟长征精神。
3、通过知识竞赛、主题队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白“弘扬长征精神,少年儿童要做些什么”?
【活动设想】
一、走近长征,了解长征故事
1、网上阅读:利用中午网上阅读时间,各班进行长征相关知识浏览,并作好摘抄。
2、读一本有关长征的书: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本有关长征的书,更多地了解长征的有关知识。
3、长征故事会:搜集长征中的小故事,利用班队活动课进行一个“长征故事交流会”。
4、在学生搜索的基础上,各组汇合资料,进行整理,为交流做充分的准备。
二、感受长征,体会长征精神
1、长征主题小报:根据“走近长征”的了解,出一张长征主题手抄报,并在班级里进行评比、展览。
2、长征主题征文:根据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征文,在班级中进行评比、展览。
三、铭记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活动过程】:
(队仪式略)
(一)、导入
主持甲:十月,是个革命的季节,伟大的祖国诞生!
主持合: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 我们迎来了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进红军战士的风雨人生,品味长征背后的沧桑经历,弘扬长征精神,立下爱国之志,长大成为报国之才!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音乐起)
中队长:队员们,大家好!在雄壮的《长征》歌声中,我宣布崔桥小学六(3)中队“铭记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二)、风雨长征路
主持甲:长征,是一曲响彻云霄、震撼神州的革命凯歌!
主持乙: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雄壮豪迈的英雄史诗!
主持甲: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上民族的复兴,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人民军队所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20世纪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
主持乙:70年后的今天,长征途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那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仿佛就在眼前,成为我们成长进步的无穷动力。
主持甲:一个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新闻记者跟随着中国的长征,见证了中国的革命历程,写下了《西行漫记》。在书中称“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下面由张依、孙柯两位同学简介长征及跟长征有关的几组数字。请同学们仔细听记,讲完后我们要进行长征小知识竞赛。
(张依简介长征,孙柯介绍关于长征的几组数字)
主持乙:下面有张艳主持长征知识竞赛。
主持甲:这一组组数字使我们不仅要问:英勇的红军为什么能够创造长征这一人类历史的奇迹呢?1938年4月,张闻天在给陕北公学学生的演讲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长征中充分表现出了她为了自己的理想而牺牲奋斗与坚持到底的精神。在这次长征中,我们的确曾经碰到了无数的困难。困难几乎是不能克服的。然而那时我们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这是红军在长征中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主持乙:是啊。“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宁愿战死,也不愿掉队、离队。”“为革命而死,死而无憾。”是他们在长征中响彻云霄的豪言壮语。这支为了实现崇高理想,甘愿牺牲的队伍是那样年轻。斯诺的前夫人尼姆·韦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写到“这支红军,平均十七八岁的战士,由二十出头的师、团首长带领,在一批三十上下的红军将领指挥下,克服千难万险,转战十几个省,长驱数万里,完成了长征。这样的红军是不能征服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周琳、周金涛、唐煜晶三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红军战士的故事。
(《牧童从军》《人小志大的“小皮球”》《感动斯诺的小号手》
主持甲:不必说在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闯过的枪林弹雨,急流险滩,也不必说长征中红军战胜的饥饿寒冷,疾病伤痛,单是这些小红军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就值得我们学习。小红军跟我们大多是同龄人。但比我们有理想,有志气,比我们勇敢顽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小英雄。“这条英雄的路,还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请听王科岩、张志凯带来的诗朗诵《长征》。
(三)扬长征精神
主持乙:是啊,“这条英雄的路,还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走下去。”走下去,是我们青少年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走下去,就要真正认识长征有什么意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长征精神?下面由朱佳文、陆斐静两位同学来讲述。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主持甲: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弘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我们作为学生,在学习中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呢?下面请钱桐桐、李虹、蒋楚洪三位同学来谈谈想法。
主持乙:他们说得不错,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长征精神曾鼓舞了广大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地去夺取战争的胜利。在和平的今天,我们更要向先辈学习,学习那种不怕苦的长征精神,学习那种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学习那种勇于战胜一切苦难的英雄主义壮举,来克服学习这条长征路上的困难。把“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四)立报国之志
主持甲: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站立在新中国的土地上是多么的幸福和骄傲。我们该怎样报效我们的祖国?我听到了理想的种子在许多伙伴心中发芽,是呀,我们要努力,为我们亲爱的祖国添砖加瓦。
学生畅谈理想和志向的同时穿插各类节目
学生:我的理想是当一位相声演员,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欢笑,下面请大家欣赏我和张怡一起表演的节目《礼仪之邦》。
学生:我的理想是当一位出色的画家,把祖国各地的好山好水画下来,请看,这是我们一组设计的《走进长征》系列小报。
学生:我的理想是当一位优秀的导演,就像著名的张艺谋导演那样,编排出许多受大家欢迎的剧本。这次,我组织了几个同学编排了一部课本剧《马背上的小红军》,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他们。
主持甲: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主持乙:放飞自己的理想,扬起理想的风帆!
主持甲:理想是石,能击起星星之火!
主持乙:理想是火,能点燃生命之灯!
主持合:理想,照耀我们前进的方向!
小组诗朗诵《理想》
主持甲:昨天的理想!就是今天的希望!
主持乙:今天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主持甲:每一个理想,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
主持乙: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
最后让我们放声齐唱《红星照我去战斗》。
主持合:“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党的教导记心头。”是啊!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生活在浸染战士鲜血的国土上,成长在凝聚烈士信仰的红旗下,我们一定要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牢记党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让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五)尾声
主持甲:此时此刻,我们心潮澎湃,在队旗下的誓言又在耳边响起!
主持乙:伙伴们,让我们在鲜艳的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
主持甲:伙伴们,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主持乙:我们要牢记长征精神,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强国,让我们的民族成为宇宙骄子;让我们携起手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力的强音!
主持甲:下面请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讲话:首先祝贺我们这次的中队主题队会举办成功。队员们,历史不能忘却,长征英雄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要踏着他们的足迹勇往直前,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以祖国的兴衰为己任,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迎来美好的未来!
主持人宣布:崔桥小学六(3)中队“铭记长征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主题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呼号,退旗。
【活动反思】
1、在开展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长征的了解几乎停留在零的位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很是为今天的教育担忧,我为自己选择这个话题而感到庆幸!
2、我发现有关长征情况的书少之又少!我不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传统教育还有多少市场?不少人一边在高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边却是忘却历史,将教育束之高阁。
3、从本次活动看,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了解还是不够,所以,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收集途径和资源库,但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不宽泛,比较单一,而且整合资料的能力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竞赛题目附录:
1、
A. 毛泽东B.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 C.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转战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军。
A. 一B.二C.四
3、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和陕东特委领导了渭华起义。起义后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任()
A. 总司令B.军委主席C.参谋长
4、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 )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4次B.5次C.6次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从1934年10月至(),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
A.1935年10月B.1936年7月C.1936年10月
6、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亦称红一方面军)被迫从()撤离,开始长征。
A. 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西于都
7、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开始长征。
A.鄂豫皖苏区B.湘鄂川黔苏区C.川陕苏区
8、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和游击队有()多人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A.1.5万B.1.6万C.1.7万
9、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敌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之间,设置了()坚固的封锁线,阻拦红军长征。
A.4道B.5道C.6道
10、当中央红军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人员已经由出发时的8.6万锐减到()余人。
A.5万B.
11、党内()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
A.左倾冒险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
12、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天险,占领了遵义。
A.乌江B.湘江C.大渡河
13、遵义会议结束了()在党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A.王明左倾昌险主义B.张国焘分裂主义C.李立三机会主义
14、
A.、西北苏区B.陕甘宁苏区C.陕甘边苏区
15、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企图凭借天险大渡河,南攻北堵,围歼红军,妄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
A.项羽B.石达开C.李秀成
16、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 ),越过了被敌人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A.泸定桥 B.铁索桥 C.卢沟桥
17、()是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
A.突破乌江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
18、()战役标志着中央红军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A.血战湘江B.强渡大渡河C.巧渡金沙江
19、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顺利地通过了凉山( )族地区。
A.苗B.瑶C.彝
20、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
A.长板山B.梦笔山C.夹金山
21、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翻过几座大雪山,到达(),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A.四川懋功B.四川达维C.四川甘孜
22、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
A. 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23、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24、
A.任弼时B.关向应C.贺龙
25、中共中央是在()决定了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
A.长征出发时B.遵义会议C.两河口会议
26、中央红军(红军陕甘支队)突破了天险腊子口,在甘肃宕昌县(),得到了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
A. 哈达铺镇 B.榜罗镇 C.吴起镇
27、()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 包座战役B.突破腊子口C.直罗镇战役
28、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形成二万。是毛泽东登上()时的咏怀之作。
A、长城B、六盘山C、大青山
29、
A. 延安B.保安C.吴起镇
3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A. 杨家岭 B.瓦窑堡 C.洛川
31、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5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了()。
A、东征B、西征C、北征
32、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是毛泽东为()的题词。
A. 刘胡兰B.谢子长C.刘志丹
33、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命令一部分红军南下重过草地而导致重大伤亡,红四方面军由8万余人减为()。
A.3万余人B.4万余人C.5万余人
34、在中共中央劝导和督促下,经过()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A.朱德、叶剑英B.朱德、刘伯承C.陈昌浩、徐向前
35、1936年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A. 甘肃会宁县和甘肃静宁县B.甘肃静宁县和陕北吴起镇C.甘肃会宁县和陕北吴起镇
36、红军长征共经过了()省。
A.11个B.12个C.14个
37、二万五千里是()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方面军
38、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有()。
A.10人B.9人C.8人
39、诗词()是毛泽东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后,率师东征,行至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写的。
A、《七律长征》B、《念奴娇昆仑》C、《沁园春雪》
40、西北苏区是三十年代初由()领导创建的。
A.朱德、彭德怀B.刘伯承、邓小平C.刘志丹、谢子长
41、1937年8月,党在洛川会议上通过()。
A.《土地法大纲》B.《国共合作宣言》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42、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
A.国民革命军 B.解放军 C.志愿军
43、八路军总司令是()
A、朱德 B.彭德怀 C.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