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桥小学教育沙龙系列报道之一
带着手提电脑走进我们的数学教育论坛
从沙龙到论坛,从不定时、不定点的网上论坛到定时定点的在线即时论坛,崔桥小学在论坛之路上作着大胆的尝试。
2014年11月13日下午4点10分,8位中青年数学教师在校长濮红磊、教研组长董晓华的带领下,手提笔记本电脑齐聚崔小最高层楼——梦想教室,开启了以“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为主题的即兴教育论坛的崭新篇章。
之所以叫“即兴”,是论坛主题没有提前透露给老师,要老师当场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之所以叫崭新,是因为借助笔记本通过网络整合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在崔小还属首次。
所以,本次活动吸引了语文、英语、艺体组等数十位老师前来观摩。
一切准备就绪,论坛活动的总设计师濮红磊校长向在座的20位老师简单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基本流程。
4点25分,论坛在董晓华老师对“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个论点产生背景的介绍中拉开序幕。
接着,濮校长援引“几何学”诞生的故事及名人对数学与生活的观点,结合几张简单的PPT,用身边的实例向老师们阐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活动顺利进入到第三环节——老师们利用笔记本电脑进行10分钟左右的网络学习,了解“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并把找到的文章或段落直接上传到崔小内网教育论坛。10位老师凭借熟练的操作与敏锐的目光,很快完成了任务。
经验在于积累,观点在于碰撞。第四环节,老师们结合自己所上传的资料开始了讨论与交流,这时“生活、情境、学情、环境”等成了老师们嘴边的高频词,“第一”、“第二”、“第三”……成了老师们表达观点时的主要方式。
但理论还必须跟实际的教学相结合。第五环节,每位数学老师从教材入手,在教材中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这是本次活动中最接地气的一个环节,老师们纷纷抛出了自己日常教学中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得较好的实例,在短短的10分钟内梳理出一些能与生活高度整合的教学内容。
活动的最后,老师们还欣然接受了撰写两个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应用案例的作业。
有交流当然有思考,是尝试当然有发现。论坛在5点05分结束,但不管是参与论坛的还是观摩论坛的老师,一个都舍不得离开现场。濮红磊校长针对本次论坛中老师们的表现作了发言,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活动的过程,应从生疏走向熟悉;二,交流时,应变纯理论为用事实来说话;三,列举书中的例子时,还要更加深入一些。观摩的老师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比如,如何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如何让网络学习更加高效?如何保证每个老师都能进行发言……
没有尝试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带着手提电脑走进一线的教育论坛,是我校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的一次思想与行动的变革。继数学组之后,语文组、英语组、艺体组也将展开类似的教育论坛活动,让我们期听他们花开的声音吧!
崔桥小学供稿 撰稿/摄影:龚美娟 审核:龚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