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一、引言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且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联,必须和生活有机整合才能发挥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主要是指1、英语教学内容即学生生活内容。2、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应该在生活中体现并运用到生活中。总而言之,即小学英语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语言环境的帮助,小学英语的学习有别于语文的学习,小学英语需要英语教师创设学习环境让小学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魅力。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通过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教学,把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三、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英语走向生活,让英语融入生活 并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能有效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要求。
(二)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为教英语而教英语,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教与学模式已经严重背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教材为本,机械地读读背背,反复地抄抄写写的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容易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
(三)符合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填鸭式、陈旧式、厌教式。这些教学方式内容死板,教学枯燥,教师教之无味,学生缺乏兴趣,厌倦英语。小学英语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一体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让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具体运用
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等,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首先让全班同学都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让学生在取名字的时候感受英文名字的特色,并且在日常上课或者课间鼓励大家用英文名字称呼对方,营造英语氛围。当课内的对话需要学生扮演时,把对话里面的人物名称换成扮演学生的英文名称,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身份对话而不只是模仿。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以致用,如PEP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学了一些关于食物的单词,下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有学生在吃一些零食,教师便可以走向学生提问“What is this?”学生都很积极地用英语回答“This is noodles/bread/egg.”等,甚至有一次学生还会问“老师粥在英语里怎么说啊?我喜欢喝粥。”这个方式很好,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也可以让他们根据生活实际积极拓展知识。又如,一般下课后学生的活动会比较多,这些活动也体现出他们的爱好,如下课时看见一个学生在画画,教师可问他“Do you like painting?”他说“Yes!”然后笔者就拓展到其他问题。如“what do you want to pain?”想必学生会热情地跟你交谈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会学习到原本不会表达的英语。这种“交谈式”的学习英语法是值得提倡的。学习书本上的对话更多倾向于为了学习句子而学句子的感觉,但在真实情境中和学生用英语对话,学生会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
①调整座位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形或V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U形或V形,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景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它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②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表示想象的内容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感知是认识其他活动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3]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如教家庭成员的词汇和询问职业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情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4]在教PEP第三册《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课时可利用服务员帽子、食物托盘、还有餐具实物等教具使情境更加逼真,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当展现实物时,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明显提高,巧用道具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另外在教PEP第三册第六单元《Meet my family》时,可以拿一些草帽、玩具注射器、棒球棍等来模拟farmer,nurse,baseball player。相信借助教具模拟生活实境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实在,学生联想课外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③联系生活,运用英语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习。[4]小学生天真可爱,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因此,英语课上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创造真实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使扮演者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如在学习有关职业类的单词时,让学生模仿各种职业特征的动作,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对话,练习句型。又如在学习一些对话时,不要单纯的朗诵对话,要让学生进入角色表现出该角色的特点进行对话。如果学习妈妈和儿女的对话时,扮演妈妈的学生要读出妈妈的语气。如果学习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时,要模仿生活里看到的角色特点,甚至配上道具使模仿更加真实。又如在学习有关表情的词汇(sad,happy,nervous,afraid)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表情,其他学生说出表示该表情的英语单词。这些角色扮演,不但使学生复习了有关的词汇,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寓教于乐。
④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
运用多媒体设计对话的情境、播放录像或者展示戏剧情景,可以改变狭窄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促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学习。在任何受现实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所学知识。[3]在现实课堂里,可以利用的道具和条件都有限,多媒体就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多媒体具有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的特点。无论是关于历史的还是未来的,无论是关于中国的美国的甚至世界各个地方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视频。比如在教授《In a Nature Park》的时候,可能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自然公园,学生了解不多,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让学生真实感受一下自然公园。相信学生头脑中有了对自然公园的印象,学习起来就会更容易。又比如在教学《At the zoo》这单元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参观动物园的生活情景,并通过导游(老师或者学生扮演)对一系列动物的介绍,让其他学生既能有参观动物园的感觉也能学习到动物的单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⑤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
要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首先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生活经验有哪些?毋庸置疑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种大家日常生活的习惯都是大致相同的。在教Festival(节日)这个话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该节日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某种庆祝形式组织课堂,如以圣诞节为话题,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布置课室,渲染课堂气氛,如果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以party(派对)的形式组织课堂,其它节日亦然。另外每当周末、劳动节、国庆节等假期结束,学生回来学校的时候,相信都有很多节目想和大家分享,适时组织一堂口语课,让学生畅所欲言,即时让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入课堂,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结语
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而课堂生活化教学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生活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在真实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接受教育,满怀喜悦走出教室,带着自信走向生活。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只有让英语走进生活,生活才会让英语教学发挥作用。
感想: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心得
蔡婷
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学习到,从事英语教学知识以本为本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为教英语而教英语,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教与学模式已经严重背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教材为本,机械地读读背背,反复地抄抄写写的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容易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我们要让英语走向生活,让英语融入生活,并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总而言之,即小学英语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语言环境的帮助,小学英语的学习有别于语文的学习,小学英语需要英语教师创设学习环境让小学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魅力。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要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听懂简单的句子、短文并能够根据指令做事情等。因此,培养听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经常收看电视英语教学、VCD盘中的英语节目来锻炼听力,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全神贯注,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简单地复述,这样能逐渐达到听说练习的目的。小学生都乐于自我表现且表现欲强,在生活中可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尽量用英语与他人交流,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多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如:课前几分钟 free talk;课前唱英文歌曲,开展班级英文歌曲比赛,评选出“小歌星”;或举行英语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学生们兴趣高涨。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在真实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接受教育,满怀喜悦走出教室,带着自信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