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科研理论>>朱高倚理论学习及心得
朱高倚理论学习及心得
发布时间:2016-05-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紫燕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武进区崔桥小学  朱高倚
一、引言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且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联,必须和生活有机整合才能发挥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否定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某种生活做准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才成为真正的教育”。
(三)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认为幼儿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强调“教学做一”,他主张课程是经过选择的,是儿童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这与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教学合一”理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主要是指1、英语教学内容即学生生活内容。2、学生所学英语知识应该在生活中体现并运用到生活中。总而言之,即小学英语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语言环境的帮助,小学英语的学习有别于语文的学习,小学英语需要英语教师创设学习环境让小学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魅力。实施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通过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教学,把生活实际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
三、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英语走向生活,让英语融入生活 并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能有效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要求。
(二)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为教英语而教英语,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教与学模式已经严重背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教材为本,机械地读读背背,反复地抄抄写写的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容易导致学生有厌烦心理。
(三)符合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发展的趋势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填鸭式、陈旧式、厌教式。这些教学方式内容死板,教学枯燥,教师教之无味,学生缺乏兴趣,厌倦英语。小学英语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一体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
(一)让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
1.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是实施教育的根本依据,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高低。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越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小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除了有高素质的教师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英语教学是否能完全成功还取决于是否正确选取了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的生活化教学内容。
2.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
①突出儿童好胜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智力和语言的发展规律。
②内容要贴近少儿的生活与学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浅显易懂。
③侧重听说,辅以读写。而且教材的课题应该尽量是与学生生活有关,这样能更容易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3.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具体运用
①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等,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首先让全班同学都为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让学生在取名字的时候感受英文名字的特色,并且在日常上课或者课间鼓励大家用英文名字称呼对方,营造英语氛围。当课内的对话需要学生扮演时,把对话里面的人物名称换成扮演学生的英文名称,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身份对话而不只是模仿。
②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出发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和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还可结合教材适当拓展。
③从学生学校生活出发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校园里的许多设施:教室、操场、体育场、电脑室、舞蹈室等,还有学校里的人物:校长、主任、同学、同桌、老师和学生等。这些学生每天都能接触的人和物都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我们也知道生活中的东西往往在大脑中形成印象才会记忆深刻,所以教授有关校园设施的课题时,应该利用下课的最后十分钟,带学生到学校的相应地方参观,并每到一个地方让学生说出该地方的名字。课后也可以吩咐学生根据校园实况设计路示标语。
④从社区生活内容出发
社区的生活内容包括公园、商店、图书馆、电影院等。孩子们经常去超市和公园,能见到、买到许多常见的物品,教师们可以从中选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例如,教食物和饮料的词汇时,可渗透教学“How much is i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Do you like noodles?”等句型。并且模拟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们扮演顾客或者售货员。书本的英语知识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的英语知识是无限的,把英语当成一种语言而不是任务,应该在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把生活的内容当作教材,使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刻不容缓。
(二)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
1.教学环境的概念与作用
教学环境是现代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系统。教学环境作为一处特殊的育人环境,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设计的,是各种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综合。
2.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与作用
英语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要让学生在学习场所、生活场所、玩乐场所都可以看到和学习英语。软环境是指为学生营造听说读写英语的氛围。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脱离了一定的语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达,难以发挥语言在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而且英语是一种外语,没有母语得当独厚的语言环境,因此,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3.具体措施
①调整座位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真实的语言交际为背景,紧扣课堂主题和教学内容来选择课堂座位的摆放方式,从单一的秧田式向多元化发展,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开展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开放式的小学英语课堂环境。“田”字形摆放法,适合于以情境对话为主要内容的课,圆形摆放法是撤掉课桌,只留下椅子并将椅子摆放成圆形,教师可以站在圆形的中央,这是做游戏时常用的摆法,U形或V形摆放法,就是将学生分成两队,成两条相对的U形或V形,教师可以站在前面的位置,这种座位摆放法可以有足够的课堂空间供教学使用,适合课堂分组竞赛,也适用于情景教学。总之,课桌椅的摆放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灵活调整,还要尽量使所有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都差不多,以便教师能均匀地分布它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
②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表示想象的内容很少,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感知是认识其他活动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如教家庭成员的词汇和询问职业的句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合家欢”照片,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能用所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情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③联系生活,运用英语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习。小学生天真可爱,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因此,英语课上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创造真实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使扮演者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
④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
运用多媒体设计对话的情境、播放录像或者展示戏剧情景,可以改变狭窄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促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学习。在任何受现实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所学知识。在现实课堂里,可以利用的道具和条件都有限,多媒体就给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多媒体具有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带领学生进入不同的情境的特点。无论是关于历史的还是未来的,无论是关于中国的美国的甚至世界各个地方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视频。
⑤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
要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首先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共同生活经验有哪些?毋庸置疑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种大家日常生活的习惯都是大致相同的。在教Festival(节日)这个话题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该节日的特点,教师可以以某种庆祝形式组织课堂,如以圣诞节为话题,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布置课室,渲染课堂气氛,如果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以party(派对)的形式组织课堂,其它节日亦然。
(三)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堂
1.小学英语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师为导入新课而设计的活动或创设较为真实的话题可以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教学埋下伏笔;适度放松或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疲惫等负面情绪。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因此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笑话、小故事、英文歌曲每天讲一则,让师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英语课,提高学生的兴趣。
2.小学英语课堂讲解生活化
书本是有限的,生活是无限的,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时应当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相联系,使课本知识具体化。例如PPT需要用到图片时应该尽量选取实物图片,也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英语视频片段。对于书本上的对话,不要以读和背为主,应该引导学生在某特定情境中如何用英语表达。当教授抽象单词时,可以依据条件让学生感受实物学单词,如warm、hot、cool、cold,教师可以拿相应温度的物体让学生边感受边学习。
3.小学英语课堂小结生活化
课堂结束时教师习惯给这节课做一个小结,课堂小结有利于将本课的内容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的机会,把知识演绎成活的生活经验。当教授短语“Excuse me!”时,在小结时可以问学生这个短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让学生发散思维并回顾旧知,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都可以列举很多使用该短语的情境。
(四)设计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
1.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重要性
英语课外作业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巩固课堂教学、检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观,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生活化的小学英语作业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①兴趣性原则
②层次性原则
③合作性原则
3.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具体运用
①变“抄写”为“抽奖”
小学生作为英语初学者,单纯的抄抄写写是难免的,如何让枯燥无味的抄写紧贴学生生活,使抄写更有趣味。教师可以把抄写转变为受学生欢迎的抽奖游戏。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单词记单词能有助于学生打好英语功底。所以在新授单词的时候,可以把抄写单词的数量定为一个“密码”,这个密码是有范围的例如2-6行。学生抄写的行数如果和公布的密码数目一样则为中奖,教师应制定配套的奖励措施,如累计小红旗进行月评比。
②变“硬性任务”为“选择性任务”
学生众多,良莠参差,同一样作业并不一定符合所有的学生,教师要让各层次的学生去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把作业设计成“套餐”型,A套餐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运用,B套餐稍微简单一点,而C套餐则是一般的知识巩固性作业。老师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只能选择A或B的套餐,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三个套餐中的一个。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分层次的作业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③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比赛,喜欢探究。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语言的学习规律,利用合作性学习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伙伴活动和小组活动获得语言应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例如当教授新单词时,让四人小组探究关于同类系的其他单词,2、当教授某个重要句型时,布置围绕这个特定句型编对话,并由四人小组演示。老师上课前每个大组抽一个四人小组表演,过关的则加分,不过关的则扣分。
(五)组织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外活动
1. 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生活化的意义
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要树立大课堂教学观,把教学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学生真正把英语运用于生活实际。课堂要与生活接轨,要让课堂生活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让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里,懂得在生活里用英语交流。因此,课堂的情境创设得再好,也只能是课堂,语言不是课堂上学了就可以的,要让学生的生活充满英语,而不是课堂上充满英语。因此,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英语带进自己的生活,形成主动学习,主动讲英语的习惯。
2.组织小学英语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具体措施
《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性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极其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简单提出几点意见。
①鼓励学生收看英语电视节目,现在很多电视台都为小朋友开设了英语节目,这些节目多以flash或卡通动画的形式出现,不仅趣味性浓,而且通俗易懂。例如CCTV-少儿频道,BTV-10、上海炫动卡通等节目频道,家长亦可自行购买少儿英语学习光碟,现在的PEP等教材都有与教材同步的学生学习光碟,可让孩子多看这些学习材料,营造家庭的英语氛围,让孩子温故知新,不断积累英语词句。
②增加课外英语读物,现在刊物众多,教师和家长可适量推荐一些英语读物让小学生养成看书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③为家庭生活用品贴标签,编写英语小报等。让学生放手做一做,在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些生活化的课外任务,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样的任务既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使英语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④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内外用英语交流,如借文具时可以用学过的英语“‘Excuse me!May I borrow your pencil? ’‘Thank you a lot.’‘ You are welcome.’”学生进入办公室时可以用“May I come in?”迟到或者请假时也要求用英语表达“Sorry!Sir. I’m late for class.Could I come in?”“I don’t feel very well.I have a cold.I must ask for a leave,may I?”
五、结语
    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而课堂生活化教学把学生置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在生活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在真实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接受教育,满怀喜悦走出教室,带着自信走向生活。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只有让英语走进生活,生活才会让英语教学发挥作用。
 
 
学习心得
                                 武进区崔桥小学 朱高倚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英语走向生活,让英语融入生活 并强调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能有效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遵循交际性原则,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感受,谈体验,大胆探求,畅所欲言,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语言学习,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具体形象的活动教学场景中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