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研究主题 | 绘制校园平面图 | |||||
适用对象 | 六年级学生 | 课时 | 1 | 设计者 | 薛贤媛 | |
教学目标 | 1、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测量几何图形的知识。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统计的科学方法 3、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比例知识,会确定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及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同时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能根据各建筑物底面形状和各建筑物的相对距离绘制出比例合理、画面整洁的平面图。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平面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次主题活动,学生将有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 |||||
融合学科 | 美术 | |||||
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 本次主题活动是通过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设计方案、绘制学校平面图等过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鼓励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提供资源 | ||||
活动流程 |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平面图,比如我们教材51页的两个平面图 (白板展示两幅平面图)。平面图能将主要建筑物的布局、方位、占地大小等信息一目了然的体现出来。我们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六年了,对于学校有不同的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呢,你能说清楚吗? (请学生说一说)师:非常好,看来你们对学校的的布局都十分熟悉。但是若干干年后你还能完整的记住这些吗? 毕业前夕,就让我们给母校亲手绘制一张校园亚面图做个纪念吧! 二、 设计方案 课件出示教材51页的两幅图片 师:观察这两幅平面图,你能说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感受平面图的基本要素。 生1: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生2:都有比例尺 生3:图上都有主要建筑物。 …… 师小结设计亚面图方案的准备。从上面两幅平面图看,在绘制平面图前要明确一样下几点: 1、确定需要绘制哪些主要建筑物; 2、明确要收集那些数据,怎样收集这些数据; 3、确定这幅图的比例尺,算出各个数据在图上的距离; 4、最后根据建筑物的底面形状、方位和图上距离绘制出平面图。 四、探索画平面图的步骤 1、师:同学们测量的速度真快! 现在我们知道了全部项目的测量结果。下一步就是画平面图了。小组讨论一下,我们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 2、学生小组充分讨论,汇报结果。 生1:先根据测量的整个学校实际的长度和绘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板书: 1确定比例尺) 生2: 按照比例尺算出各建筑物的图上距离。 (板书: 2计算图上距离) 生3:根据各建筑物的位置以及底面形状,画出校园平面图。 (板书:3制作平面图) 3、学生小组合作,画出校园平面图。 师:各位同学下面请你们按照刚才你们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画出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吧。学生小组画图,教师巡视与个别指导。 五、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1、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作品吧,哪个小组原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绘制方法及过程? 学生汇报,对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赞扬。 2、比较各组作品,适当点评。师:同学们我们用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但比例尺用的不同,另外还存在画图误差,所以出来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老师也带了一幅我们校园的平面图,是几年前学校的规划的平面图,你们看看和你们画的差别大吗? 我们如果能像设计师那样,精益求精,也能设计出精美准确的平面图! 六、课堂小结 我们本节课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疑问?
|
三、动手实验 1、分组并明确小组任务 现在请各小组选择你们要测量的项目,师白板展示主要建筑物,各组选择测量任务,把学校分成几块:建设中的篮球场和室外厕所、南侧的综合楼和小平房、东侧的小广场和国旗台、主教学楼,花园和校园中间水泥路,其中建设中的篮球场和室外厕面积比较大,由两组同学合作测量,其他的一组同学测量。 2、学生小组内分工明确 我们每组各两位同学负责测量,一位负责记录数据,另外的三位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后期的有关计算。各组位长带着大家分分工吧! (明确各组员的任务分工。) 3、学生对主要建筑物进行分组实际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老师现场巡视,对学生拿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建议。全部测量结束带领全体学生回到教室,组织学生汇报,汇总数据,填写测量汇总表。 | ||||
学习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