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的故事——漫“度”人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计量单位的发展史,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明确科学发展与度量精确的关系,掌握度量衡相关知识,丰富并发展学生的量感。
2.让学生学会单位的确定,从单位的多元呈现到统一,学会结合实际来确定和使用度量单位。
教学重难点:
借助度量衡的历史发展,让学生经历单位确定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单位的认识、确定方法和合实际的运用
计量单位的发展及其差别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1. 交流反馈前测知识 :关于度量衡你都知道了哪些?
2. 交流补充:关于度量衡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以比较入学,激发探索的兴趣
(1)观看视频,寻找信息
(2)补充对比条件提出问题
(3)总结归纳;引出课题:漫“度”人生
三、以探入学,积累经验
(1)捋顺思路:计算九尺多长,要先知道知道一尺多长,
(2)查找资料:明确定义(一寸 一尺 一寻)
(3)实践操作,初次感受(一寸 一尺 一寻)
(4)再次感受,明确第一次统一。(引出度量标准非常重要)
(一)“累黍成尺”
(1)查阅资料,梳理关系(10个10是一百,所以10个1寸就是1尺)
(2)活动探究
(二)动手做黍尺,比较黍尺。
1.量一量:数十粒黍米,借助绳子量出1寸的长度,做好标记。
2.比一比:用1寸长的绳子比划出1尺长的绳子,并做好标记。
3.剪一剪:剪出1尺长的绳子。
(3)一尺比划九尺,计算身高,第二次统一。
(二)以光定尺:再次统一
四、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