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区级讲座《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探索》
区级讲座《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探索》
发布时间:2025-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董晓华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探索

尊敬的金主任和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探索》,这个主题一是源于跨学科是新课标颁布以来热门话题之一,二是此主题也契合我们学校高品质项目的研究主题。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分享:

一、研究背景

1. 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全球的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使得国家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国间的竞争核心已逐渐聚焦于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因此跨学科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各国竞相培养和重视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综合与实践”领域以其独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课标中“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新变革

新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总体来看 “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3.“综合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应然要求

 “综合与实践”领域作为小学数学课程四大领域之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仍存在系列问题。一是形式化严重。二是教学定位不清。三是虚无化现象。

综上所述,国家对具备跨学科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主题式学习”、“部分知识内容融入”、“创新性评价” 等新要求,因此该领域的教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存在教学定位不清、实践活动缺位、跨学科性不强等系列问题,其活动开展受到阻碍。因此,为了响应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助推 2022 版课标理念有效落地,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二、内涵概述

 1主题学习。主题一词最初是一个音乐术语,起源于德国,指的是音乐中的主要旋律,即核心部分随着单词含义的发展和变化,它通常是指主题或讨论的中心思想。主题式学习(英译名称Theme-Based-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探究成为学习的基调,而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成了学习的主要对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用能力成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主题式学习是围绕在一个真实性、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的环境,强调学习情境与真实世界相符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并且建构自己的观点;提出学习成果,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跨学科主题学习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新课标解读,我们的研究中把“跨学科学习” 界定 “一种将学习置于真实、复杂、有意义的情境中,综合运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或观念进行问题解决,实现单一学科不能达成的目的,如解释现象、完成任务、创造作品等,以促进学科理解和跨学科理解,培养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的学习方式”。这一概念强调了 “跨学科学习”的情境、工具以及目标,对如何理解和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

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以大概念为核心,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主阵地,结合真实情境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打破学科界限。从跨学科的视角设计有价值的主题学习任务,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

从而制定了以下三点研究目标。根据目标确定了如下五点研究内容,下面我重点汇报我们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文献研究

过知网,查阅了关于跨学科”和“主题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数据整理

 

总篇数(篇)

核心期刊(篇)

跨学科

30434

6044

小学数学跨学科

624

28

主题学习

10861

772

小学数学主题学习

363

19

目前,学术界关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相关研究集中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价值、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要素与特征,包括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设计与应用中仍面临着困境:首先,国内研究在该领域的跨学科性方面尚显不足,这限制了其教学创新与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其次,尽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相关的研究成果仍较为稀缺。值得重视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科内容间的内在逻辑与相关性,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指导能力等都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因素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参考,也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挑战。

2.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现状调查

对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跨学科学习的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目前我们设计了学生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并初步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同时进行了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了我校目前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状。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

我们设计的学生问卷,有4个主维度,8个子维度,共22个题。其中前16题为单选题,后6道为多选题。

从实施频率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学期3次占比最高,有40.2%。不同学习方式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学生比较喜好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有43.85%。学习内容涉及不同方面统计数据中目前我们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还是以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占比有98.33%。学生课前准备数据可以看出有68.43%的学生经常认真准备。也有63.75%的学生会积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在课程学习回报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口述汇报、测试或作业这两个方式。在评价主体方面,86.3%的学生表明,对其活动表现进行评价的主体是同小组学生。在评价内容上,85.6%的学生选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统计中有76.5%的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有所欠缺,有65.3%的学生表示小组合作不顺利,容易产生歧义。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

设计了访谈提纲,提纲包括3个主维度,8个子维度,共15个问题。1-6题主要访谈了关于活动课程的设计,7、8、9三题是活动课程的实施,10-15题是关于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比如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进行确定?二是你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除了包括数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外,还有涉及其他内容吗?有教师表示会通过网络的线上平台查阅资料,搜寻可借鉴的主题活动来优化原先的教学设计。访谈中了解到,许多教师将期刊或是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设计直接照搬,没有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掌握水平来进行调整,并未加入自己独特的想法。另外,大多数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极少部分的教师会自己写教案,即使写了教案,在实际授课时也未必按照教案来授课。再比如关于教学形式的设计:您通常采用何种形式来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您主要选择哪些教学场所来开展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形式”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这与学生问卷得到的结果相一致。在教学场所的选择上,绝大多数教师都选择教室作为上课地点,极少情况下才会去到室外。不少教师表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活动课程,离开教室上课学生容易兴奋过度,课堂纪律容易失控,同时还极易存在安全问题,因此教室依旧是“综合与实践课的主阵地。在教学评价与反思方面,从访谈内容可知,评价主体方面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但是教师也会让学生进自评和互评;同时还发现评价方式和内容主要聚焦于成果获得方面,对于过程性发展和进步的关注度不高。在教学建议的访谈中发现在设计与实施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的能力与课程要求之间存在差异较大”、“该领域的框架大,内容丰富,能够获得的资源与支持有限,无法施展”、“保证课堂活跃度和维持纪律性之间难以把控”等等另外,在日常的“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会采用跨学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多数还是在教室内进行传统授课,很少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融合,主要使用的教学用具就是多媒体,无法让学生获得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结合学生的问卷反馈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在“综合与实践”的课程中面临很多困难

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存在的问题梳理

通过上述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记录,了解到“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存

在一定的不足。

① 教师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分析了解后,将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类课程重视程度低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1)综合与实践课程没有考试要求,存在感低;(2)认为综合与实践课就是游戏课、活动课,学生纪律难以管控;(3)部分教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够了解等。

② 学校对“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资源提供有限

③ 教师缺乏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的探究与创新

在访谈中,部分教师表示跨学科主题学习前期备课比较繁杂,尤其是还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纷繁复杂,日常任务繁重,导致他们难以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进而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3.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实施路径的研究。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结合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具有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过程性、现实性等特征,我们尝试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流程,其基本环节包括:主题生成→任务分配→研究实践→展示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开展活动的设计,掌握活动实施的一般规律,提高活动实施的效率。

 

 

 

 

 

 

 

 

 

4.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

主题活动教学要设计出完整可行的活动方案,要展示跨学科主题的背景,参考学生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积累,从解决问题需要出发,明确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活动形式,明确学习成果的形式和要求等。

我们根据实施基本流程图,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流程图

根据这个流程图,我们把课标里低中高学段里的部分主题进行了设计,并对每个子主题的学习设计了活动环节;比如低段的《欢乐购物街》(对案例进行展示),中段的《度量衡的故事》,高段的《营养午餐》。我们还对其中的主题进行了课堂展示,比如《欢乐购物街》,请看一段教学视频(5分钟),从教学视频中可以看出我们对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的落实,力求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评价的研究。

评价对教与学具有导向、促进、鉴别的作用,但评价不是判定学生的优劣与好坏,而是判断目前学生的习得情况及教学策略是否成功,为教与学的修正提供依据,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学生的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实施表现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立足发展,提高能力,收获成功。

我们根据实施路径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流程图,结合我们的课堂实践,设计建构了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组成。

四、探究成果

在这不到一年的探究里,我们已发表四篇论文:《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和《跨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两篇论文获奖:《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课例探究》

五节课堂研究课例《体育中的数学》、《成语中的度量衡》、《欢乐购物街》、《营养午餐》、《度量衡的故事——漫“度”人生》。

五、反思展望

反思目前的探索,存在一定不足:比如所建构的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流程存在考虑不周、忽略其他建构依据的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教师、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要跳出本学科的思维束缚,分科教学的教师要学会合作教学,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局限于教室;评价落实不到位等等。

展望:后续的研究需要考虑流程的实用性,提升跨界思维,扩宽“课堂”概念,创新课堂教学,根据核心主题有机整合多学科知识,探索适切的实施路径;积极落实评价等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