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高年段文本解读研究>>文献研究>>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顾潇婷)
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顾潇婷)
发布时间:2022-0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潇婷

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吴红梅

 

摘要利用项目学习开展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思能力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和强化学生的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有力引擎,助力学生思能力与教学益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项目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既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2012)。对英语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主要是思考析的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郅庭瑾(2007)倡导“为思维而教”,因为“每个人皆有智慧的潜质,通过知识的获取、思维的培养,人人都能发展智慧”。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经常由“每个个体的互动所形成的意义锥和关系链构成”推动“每个学生之间富有内涵的相互学习”(佐藤学,201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巩固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文化项目学习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国家风俗、习惯、礼仪等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开展基于文化的项目学习,指导学生搜集英语国家的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与全班交流,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以及思维习惯的差异等。同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有效提升自己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促进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聚焦问题并得出个性化结论或判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在悄然增强

例如,译林版《英语》高年级教材中都有 Culture Time板块,旨在让学生熟悉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指导学生围绕万圣节开展项目学习,时长为两个月,分为如下四个学习阶段

1.教师先将研究万圣节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并让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自由组成一组。每一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活动方案,指导和组织全组同学开展活动。分组之后,每个小组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组内成员共同商讨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需要搜集哪些资料以及在哪些方面作准备。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交流的材料,每个小组将这个阶段的任务制作成电子演示稿,列出具体的任务,交流各自的计划。交流时注意记录任务计划以及其他组员的意见和看法,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建议的合理性,确定是否采纳。

3.学生修改与完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4.学生反思与总结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并制作一个流程图展现小组解决问题与完成项目的过程。

本次项目学习从选题到立题,从教师指导到学生自主活动,从寻找与筛选资料、制订计划、完善计划、实施研究到反思总结,分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全体参与。展示项目学习成果时,有的小组制作了南瓜灯,有的小组制作了手抄报,有的小组利用万圣节服装与游戏进行了T台走秀,有的小组对居民节日的消费量进行了研究。在展示活动中,广位组员负责向全班汇报,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气氛十分热烈。

在这样的项目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对万圣节的由来及相关风俗习惯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们每个人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包括小组团体的任务与目标)。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作出判断、质疑,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这样的项目学习成为了一个个学生的声音互相回响、互相衬托的交响乐团(佐藤学,2003),使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意识,也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二、在词汇项目学习中培养发散性思

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5 Our New Home重点学习的词汇是房间类词汇,如 living roomkitchenbedroon以及家具类词汇。上课时,教师提问: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home?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I have个客,间厨房and两间卧室./ have a tablesome chairs and a TV.在这样的对话与交流中自然引出了这节课所涉及

的新词: a living room kitchena bedroom等。当教师教完这些新词准备进入下

一个环节时,有学生提问:老师,我家里还有书房、餐厅,还有冰箱、洗衣机这些用英语应该怎么说呢?这些相关的单词并非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中也没有配备这些单词的图卡与词卡,教还是不教?书房、餐厅、冰箱、洗衣机这些事物确实存在于学生的家中,于是笔者借机开展了以我想象中的房子为主题的项目学习,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介绍自己想象中的房子。这样的项目学习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课堂上学生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收集、整理信息,绘制思维导图,并据此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房子,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画出房子的图片并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

1.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介绍Su Hai家的房子,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房子的平面图,并在图中标上这节课所学的 a living rooma kitchena bedroom等词汇,之后进行示范性描述: This is Su Hai ‘s new home. There are many rooms in it. This is her bedroom.There is a bed. There are some toys on the bed...

2.学生说出还需要哪些家具或电器,教师边画简笔画边在一旁标出相应的英文单词,并领读几遍,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平面图中的房间和家具。学生分组操练后开展竞赛,最后推选代表向全班汇报。

3.学生分组设计想象中的房子。例如,有小组想象的房子是森林风格的,他们找出了与森林有关的单词reertanleopardflower等。该步骤激活了学生学过的单词,涉及的新词可以通过查词典、询问老师的方式处理。

4.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见下图),放开思路,增加相关信息,编辑调整后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图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介绍。

三、在故事项目学习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创新性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独特和新颖,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多湖辉,2002)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故事,其结尾往往有多种可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故事为主题的项目学习:先呈现一部分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相关的信息,想象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给故事添加不同的结尾。在这样的项目学习中,教师启发和引领学生根据现有的故事内容合理分析,展开猜想,创新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四级中 The Day withou he Moming Call-课时,先指导学生学习前半部分的故事:公鸡在其他农场成员的挤兑下,不得不为他们服务,最终因过度劳而致使第二天未能起来打鸣。后面的故事笔者没有呈现给学生,而是在黑板上提供了多种创编思路,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创编的故事内容。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如下创编结局的多种思路,让选择同一种故事结局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Task 1: Please write a happy ending for the story.

Task 2: Please write a sad ending for the story.

Task 3: Please write a surprising ending for the story.

Task 4: Please write an ending you like for the story.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可以描写哪些人物以及采用何种汇报方法等。

3.分配组内成员的任务,如执笔、口述、配图和排演等。

4.汇报成果,评价对比。

学生续编的故事丰富多彩,汇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画简笔画的,有分角色表演的,还有一人单独演讲的。无论合理与否,

教师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再呈现故事原文的后半部分,让学生将其与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局进行比较,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从不同内容的故事结局中认识到好的故事要合乎逻辑,从而锻炼思能力。

                                           

                                                学习者:顾潇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