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优质:播撒教研之种,浇灌科研之地
11月24号下午,崔桥小学围绕新优质活动展开了课题研讨。本次活动由我校黄瑛老师执教,张素玉校长亲临指导,所有学员也在百忙之中参与听课活动,积极学习借鉴。
黄老师执教的是五上Unit6 My e-friend这一课。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询问Mike的相关信息和有关Mike的情况,需要学生从兴趣爱好,国籍,年龄,语言,课程以及课后生活这几个方面来掌握他的基本信息,导入环节用了老师自己的一个快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学生得出老师的个人信息,再由此过渡到课文中Mike的相关信息。在学生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问与答,并且渗透一些英国的相关文化知识,比如英国的足球文化,英国学校的课程安排等。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出Mike的Information card。
从课题角度看,这是一篇对话体裁的文本。教师在进行英语对话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上,有效创建出探究性的对话氛围,帮助学生在开展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以这篇短文为例,文本为我们呈现的内容并不复杂,就是关于如何询问一个人的相关信息。黄老师在进入文本时并没有直接提问与e-friend的相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在文本中找出答案,提高学生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根据文本中的问题顺序,建议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句子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当Liu Tao问Wang Bing:Can he speak Chinese?Wang Bing回答:Yes,he can.之后为什么Liu Tao又会想到问:Does he have Chinese lessons at school?而不是跳过就直接问其他的信息?这样一问,学生就会思考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会联系实际想到Liu Tao这样问的原因:在西方国家的小学里一般没有中文课程,为什么Peter会说中文?哦,原来他是在课外辅导班学的。包括当Liu Tao知道Peter喜欢数学和体育时,为什么Liu Tao不问数学相关的内容而是问:Does he like playing football?学生一思考就会发现因为Liu Tao一开始就想让Wang Bing和他一起去踢足球,他自然会想问Peter喜不喜欢踢足球,说明Liu Tao很喜欢踢足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往往看似简单的文本,却隐含了许多可以挖掘的内涵信息,像My e-friend这篇对话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力。相信通过老师们更细致的研讨,我们还会挖掘到教材中更多隐藏信息,探索出更多解读文本的角度与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撰稿人:黄瑛、顾潇婷
2021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