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区级课题>>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高年段文本解读研究>>文献研究>>英语文本解读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切入点(徐莉)
英语文本解读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切入点(徐莉)
发布时间:2022-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莉

英语文本解读

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切入点

要:小学英语教材文本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教材文本的解读不仅是成功实施英语教学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切入点。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敢于突破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通过转换视角、活化文本、拓展文本、质疑文本等路径,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触发学生的思维点,让文本解读成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切入点。

关键词:英语教材;文本解读;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思维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认识的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对教材文本的正确解读是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思维品质培养的突破口。教学时,教师要依托文本,巧妙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以文本解读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切入点,让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实践为例展开探讨。

一、转换文本视角,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材这一重要的学习载体。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文本解读最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亲近语言,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 的 Story time 板块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教材文本篇幅经过修改,保持了原来故事的大致情节,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阅读文本。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就在考虑:学生对故事梗概比较熟悉,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习得核心的语言项目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后碰到类似的童话故事题材的话题时,能够通过自主分析表层语言知识来探究文本的内在涵义,这才是本课文本解读的价值所在。

教学时,笔者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学生马上给出了这样的回答:The king is foolish.这也是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是最表层的认知。文本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用“皇帝很愚蠢”去概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便开始引导学生转换文本思考的角度, 要求他们重点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话:Clever people can see them. Foolish people can’t see them.针对这两句话,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T:So can you sum up the story in one word?

S:欺骗(Cheat).

T:Good. Who is cheated?

S:Two men cheated the king. People cheated the king. The king cheated himself.

在以上的对话中,笔者引导学生步步转换文本

理解的角度,带领学生解析文本,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分析意识到“The king is foolish.”的原因所在。笔者继续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则故事,学生联想到故事情节,用“cheat”一词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揭示了本课的主旨: Be honest. Don’t lie to others. 我们知道,阅读不只是一个解码过程,也不只是一个猜测过程,而是语言与图式交互作用的过程。阅读是语言与图式的相互补偿,是读者与作者的交互,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尽管学生因词汇的匮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观点,但从发展思维品质的角度看,学生也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些关键点或思考的方面还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关键点考虑,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转换文本解读的视角,挖掘文本的内在涵义,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在解码与猜测的过程中真正能与文本进行交互,从而增强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解读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提炼和概括,梳理文本语言支架。学生从结构层面对文本有了更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并结合实际生活形成新的认知,这也是提升思维品质的一条途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停留于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转换文本解读的角度,分析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推断出文章的主旨。

二、活化文本素材,培养学生建构思维能力

文本解读就是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走进文本,全方位深入而系统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意图,从而形成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恰到好处的文本解读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能够活化文本素材, 灵活处理文本,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归纳出文本大意和主旨的同时,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建构, 形成新的知识。

译林《英语》文本题材丰富, 充满趣味,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以此为突破口理清文本间的联系,让文本能够以清晰的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提炼文本关键语句的同时,可以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板书、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便于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

译林版《英语》 六年级上册 Unit7 Protect the

Earth 的Story time 板块由四个段落构成,分别介绍了淡水、能源、树木和塑料等资源的用途及使用情况,并针对现状提出了“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一些建议。这四部分的教学文本是独立的,但仔细研读文本,发现每个部分的描述结构基本都是一致的, 即都是采用“关键句引领——描述能源作用—合理利用”的结构展开的。在教学时,笔者就先以 Save water 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示范。笔者采用问题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引,然后把对文本的理解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生根据问题的指引,能够快速地把文本内容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脑海中留有深刻印象。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对该部分的文本内容进行归纳与建构,明晰了文本间的逻辑关系,使原来显得杂乱的信息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成清晰的网状结构图, 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对核心语言项目的掌握。以此为范例,笔者在教学其它三个部分的时候,都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完成表

格,自主归纳与建构。

虽然四个文本板块是独立的,但是却围绕同一个主题:Protect the Earth.  笔者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形式对四个板块的内容进行建构后,又以课文主题为中心,形成了课文的思维导图。文本的网状结构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更清晰地呈现,从而帮助学生从借助词汇、句型等知识对文本本身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认知与理解,走向分析归纳与建构文本所呈现的逻辑关系。

在教学的最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结合所归纳的思维导图进行提问:What else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可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 提高思维品质。经过前面的学习,笔者已经把抽象的文本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了易于理解的图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教学的主题更加突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前后相关,前面的活动应该能够为后面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活动所提供的支架可以是图式方面的,也可以是策略方面的,视活动的要求而定。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理清文本脉络的过程就是对文本信息有效整理、形象加工的过程。通过文本内容建构, 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容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能顺利接近并穿越最近发展区,最终实现独立自主学习。基于这样的认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本大意、品味文本细节, 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构建形成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建构思维能力。

三、拓展文本语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课程应该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译林《英语》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的,因此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针对相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续编或创编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真实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译林《英语》教材中的 Cartoon time 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元主要句型后的拓展阅读板块。该板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欢。通过一个个有趣的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该单元的语言知识, 训练语言技能,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受篇幅的影响,许多故事的发展并没有结束,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7 At weekends 的Cartoon time 板块讲述的是 Billy 每天都待在家里看电视、吃东西,

Bobby 和 Sam 邀请他一起到户外锻炼都不愿意,等到秋天 Billy 想要和 Bobby、Sam 外出野餐时,胖得连门都出不了了。故事非常有趣,最后的画面定格为 Billy 卡在门里出不去的情景。故事的发展还没有结束,笔者设置了 A letter to Billy 的教学环节,向学生提问:Do you have any advices for Billy? Please write a letter to him.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写一封信的方式向 Billy 提出一些建议。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循着原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为了让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完整,笔者在 A letter to Billy 的环节结束后又设置了 Billy’s new life 这一环节,在学生的建议下,Billy 终于瘦了下来,每天坚持锻炼,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与 Billy 对话的过程中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点,达到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目的。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英语课堂,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创新教法,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教学环节的亮点在于教师巧妙地延续了故事情景,让学生真正卷入到故事之中,通过想象和表演,不断丰富、充实故事,这既拓展了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展活动是读后环节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拓展文本情境,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完整、更真实、更全面的语言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更丰富的语言输出,让学生在自主表达与交流中提升创新思维。

四、质疑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

英语思维的批判性体现为对语言的运用以及借助英语语言独立、全面理解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文本内容,敢于突破教材文本的束缚,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观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疑惑进行诠释、分析、评价和推理,最终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4 Then and now 的话题是“过去和现在”,本课时的文本分为四个段落,通过对比 Mike 一家人过去与现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感受科技如何改变生活。课文中提到的生活中的变化只是一小部分,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变化又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在教学完课文后,笔者以 Changes in our lives 为主题与学生进行了以下的交流。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出行方式、交友、阅读、购物、信息获取等方面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了补充。

针对这些变化,笔者继续向学生提问道:Do you like these changes? 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展开了讨论,部分学生的发言如下:

S1: I like these changes. Because our lives are cool. I can go anywhere.

S2:  I  don’t  like  reading  e-books.  I  still  like

reading books made of paper.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一谈自己对现代生活中变化的看法。学生的表达虽然不尽完善,但是已经学会了用辨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仅说出了现代社会变化的便利,而且也对一些变化带来的弊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因为词汇的匮乏,表达的并不一定精准,教师要用包容的态度去悦纳学生的观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主体。教师应多挖掘语言内涵和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强加给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为学生在准确理解教材文本之后,会结合自己的认知和作者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而这恰恰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教学不是将所有的知识或者道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形成多元观点,完成文本现实意义的建构,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教材文本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教材文本解读不仅是成功实施英语教学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切入点。对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英语语言知识、锻炼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阅读体验,而这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阅读内化环境。教师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与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充分研读教材文本和把握学生具体学情的基础之上,形成对文本的科学解读。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敢于突破传统的文本解读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触发学生的思维点,让文本解读成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 1 ] 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 M ]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0 1 6 .

[ 2 ] 万娴.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思维进阶活动设计[ J ] . 江苏

2 0 1 9 ( 1 7 ) : 5 8 - 6 1 .

[ 3 ] 王笃勤.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M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1 5 .

[ 4 ] 谢昭瑜. 开展有效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J ] . 小学教

2 0 1 7 ( 4 ) : 6 0 - 6 1 .

[ 5 ]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 S ] .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 0 1 2 .

[ 6 ] 王蔷, 敖娜仁图雅, 罗少茜, 陈则航, 马欣.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 意义、 内涵与途径[ M ]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0 1 7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