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动态>>2021——2022第二学期阶段性小结
2021——2022第二学期阶段性小结
发布时间:2022-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金立成

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生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小结(202202202206

本学期,全体课题组成员围绕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办课题《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开展阶段的研究。本学期主要围绕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小学美术生活设计类项目化学习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长金立成老师组长课题组成员,再一次学习了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包括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全程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内涵和具体实施的过程。课题组成员明确核心知识的推导过程、围绕真实情景开展学生讨论提出驱动性问题和若干小问题、明确以创见这一高阶的认知策略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单元化的学习过程。在单元课程上,以分课时的形式解决小问题,为解决驱动性问题提供经验和实践能力。公开成果方面主要以形式多样的作品呈现并能够介绍创作的意图。全程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成果的评价,还包括评价量表的设计。

39日上午,崔桥小学开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两项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本次开题论证邀请常州市教科院基教所所长王俊、常州市教科院龚国胜、常州市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何运耿主任莅临指导。金立成老师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论证报告,从课题概要、已做工作、下步打算等方面向专家作了汇报,着重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目标、可创新之处,厘清了课题核心概念和研究内容,为课题顺利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明确了分工和预期达成目标,确保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三位专家分别就课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与指导,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评议,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悉心指导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的精准指导,使与会老师受益匪浅,为该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524日上午,课题组围绕小学美术生活设计类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展开区级教学研讨活动。首先剑湖实验小学于梦璇老师和林南小学马潇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美术课《我设计的动漫形象》的第一和第二课时。两位老师围绕设计亚运会吉祥物创设情境,形成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探索实践。于老师的第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将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欣赏、观察现实中的吉祥物,发现动漫形象的特点,最后用所学的方法,每个人设计了一个具有杭州文化元素的亚运会吉祥物形象。马老师的第二课时,很好地延续第一课时的情景,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采用在练中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613日,课题组全体成员依托腾讯会议在线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阶段分享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金立成老师主持。首先,课题组成员分享了由溧阳南渡中心小学陶艳和常州市博爱小学张雨寒执教的《向动物朋友学习》。徐贤老师分享了两位老师都从真实情景出发来开展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就是为生活服务的。洪涛老师分享了陶老师在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带领下,开展美术学习之路。胡庄老师分享了两位老师在学习单的设计上有着巧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接着,金立成老师就针对这两节课的优点,对下一阶段的美术项目化学习的案例的修改,提出相关的要求。主要从真实情景、驱动性问题、设计需求、学习单设计、草图构思、作业设计和展示评价等环节不断完善项目化学习的案例。同时,在案例撰写上,需要添加上必要的图片,进行呈现。最后,金老师布置了暑假的项目化学习的任务,认真阅读项目化学习的相关书籍,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积极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每位老师都表态将认真学习和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积极发表和获奖。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紧扣理论学习和生活设计类项目化学习案例设计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重点围绕学习单和全程性评价具体推进生活设计类项目化学习进行深入研究。

 

 

 

 

 

 

                            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课题小组

                                               2022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