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类结构文本解读下的思维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对单元类结构教学有了系统的认识,将其运用到英语文本解读中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英语文本解读是指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一单元内容进行理解和解读。在教材中,一般将一些相关主题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课文中的图片、听力练习等多种途径来掌握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和语言表达方式。解读过程包括对词汇、语法、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对主题的理解与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并掌握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应用情境。单元类结构教学法则是一种通过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单元进行教学的方法。其基本单位是学情类结构、内容类结构、目标类结构、方法类结构以及过程类结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单元类结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增强主动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方法类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2. 激发创新思维: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What”,更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即“How to use”和“How to learn”。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但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拓展甚至重组。教材中的很多单元,它们之间都具有共同的支点,如果教师能巧妙利用这些支点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肯定会更容易。重组教材能让学生在“类结构”中感知、体会、运用知识点,促进他们知识与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话题(目标)、语法(方法)等方面对教材进行重组。运用单元类结构教学的方法,可以对每个单元进行有趣的创意设计,如设计有趣的游戏、实践活动、PPT演示等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单元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引导思考面对问题,为可能的答案寻找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在单元类结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单元任务协作,让学生合作探究,互相协助和相互配合,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单元类结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思维品质。
顾潇婷
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