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小结(202402—202406)
本学期,全体课题组成员围绕崔桥小学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小学语文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阶段的研究。本学期主要围绕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和低年级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组长张奕丹老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再一次学习了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包括游戏化教学的含义、特点、原则、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课题组成员明确游戏教学需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条件,在情境中开展各种特色的游戏活动。为此课题组成员老师纷纷进行了尝试。
4月25日下午,课题组围绕小学语文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以“识词读句重积累 字里行间润童心”的校语文教研活动。蒋婧艳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第一课时。蒋老师以描写荷、莲的诗句引入课题,讲授充满亲和力,她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去带动孩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新知识。蒋老师的授课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发现孩子们的不足,推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快乐的语文课堂上学会更多的知识,了解“亮,机,朵”三个生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中国汉字的字形字义,真正做到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在课堂上的手指操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集中了分散的精力让课堂效率大大增强,做到减负增效,快乐学习。
5月9日下午,课题组围绕小学语文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开展以“巧借提示讲故事 发展思维助成长”的校语文教研活动。丁瑶老师和张奕丹老师分别执教了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第一课时)和《小毛虫》(第二课时)。丁老师抓住刚结束的社会实践的契机,采用出示本次社会实践拍摄的动物图片和回忆主持人对大象的介绍来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多音字“扇”和“似”,通过词性分类和组词的方法,加之练习,及时巩固,加强学生的记忆。整堂课,丁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抓住大象语气的变化,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同时了解熟悉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借助提示讲故事打好基础。张老师的整节课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提示讲故事”展开,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让学生简单地讲讲小毛虫的变化过程,试着借助插图、关键词复述小毛虫在叶片上的活动过程,搭建复述支架;然后梳理情节,为学生架设复述支点,能够借助关键词句,复述小毛虫编织茧屋和破茧成蛾的过程,为最后学生能借助提示,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降低难度。最后在“故事大讲堂”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依据评价标准,用小星星的方式合作交流,旨在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锻炼,激发学生大胆交流表达的积极性。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紧扣理论学习和低年级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内容体系开展研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如:在童话故事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体验式、角色体验式和角色沉浸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投入到故事中去,从体验中领悟童话的无限趣味。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成员将努力改进游戏化教学的内容设计,积极撰写论文,建立低年级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