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区学籍管理
校长信箱
市基础教育
设备报修
数字图书馆
装备管理
区装备管理
省教师管理
课表查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网站>>课题研究>>校级课题>>五育融合下的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实施——以梓园为例>>成果展示>>《落花生》教学案例
《落花生》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4-12-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璐嫣


《落花生》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亩、播、爱慕、吩咐”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深入理解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做人的道理。

3. 通过参与种植花生等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劳动与收获的紧密联系,深化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① 体会落花生的品格以及文中父亲话语的含义,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② 引导学生结合劳动实践,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理解劳动与花生品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2. 难点

① 如何让学生将花生的品格迁移到生活中,深刻领悟做人应具备的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② 帮助学生把劳动实践中的感悟转化为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升华。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实践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劳动导入(5 分钟)

教师提前在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划分出一块花生种植区域,并组织学生参与花生种植活动(如果条件不允许,可播放种植花生的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学生们种植花生的照片或视频,提问:“同学们,在种植花生的过程中,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回顾种植花生时的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劳动环节,分享劳动过程中的辛苦与期待,从而引出课文《落花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 分钟)

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教师利用 PPT 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如“茅”字下面是“矛”不是“予”。

②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框架性认识。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8 分钟)

种收尝花生(略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 1 - 3 自然段,提问:“从作者对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段落简洁地叙述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和收获后的喜悦,为下文重点讨论花生的品格做了铺垫,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劳动带来的成果。

② 议花生(精读)

③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4 - 15 自然段,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姐姐、哥哥和“我”,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读完后思考:一家人围绕花生讨论了什么问题?

④ 学生回答后明确:讨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如“花生的味儿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让学生体会花生朴实无华、实用的特点。

⑤ 重点讲解父亲说的话,PPT 出示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教师提问:“父亲为什么说花生最可贵?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生长特点,理解花生不求外表华丽,默默奉献的品格,明确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同时渗透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明白作者借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人。

⑥ 小组讨论:结合我们种植花生的劳动过程,谈谈你对花生品格的新认识。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联系劳动中付出的汗水和耐心等待收获的经历,深入体会花生默默生长、不炫耀的品质,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劳动实践再深化(10 分钟)

① 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来到花生种植区域(如果是视频教学,则展示花生生长后期的图片或视频),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此时花生可能已经开花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生植株的形态,对比花生花与其他鲜艳花朵的不同,进一步感受花生低调、不张扬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挖花生,体验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艰辛。

② 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花生,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劳动实践中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对花生品格的赞美和自己从中学到的做人道理。学生写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评价修改,然后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劳动价值的感悟。

5.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5 分钟)

①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作者通过讲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故事,借花生不求外表华丽,只求默默奉献的特点,比喻生活中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花生品格的赞美和对具有花生品格的人的敬佩之情,同时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只追求外表的虚荣,要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价值,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

② 拓展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道以花生为原料的菜肴,并在家庭聚会上分享今天学习《落花生》的收获以及这道菜肴背后的劳动故事,将语文学习、劳动实践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

通过将劳动实践与《落花生》的教学相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劳动与花生品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劳动体验中深化了对文本内涵的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劳动实践活动,学习兴趣浓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也得到了较好的掌握和运用。然而,在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指导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和劳动实践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8501562  邮箱:269451394@QQ.com   邮编:213103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20号